本想兴师问罪的韦家人,听到刘家一个月赚了十多万,不淡定了。
也由不得他们不相信,这个时候农村还是一水14寸黑白电视机的时候,刘家已经摆上了29寸大彩电。
更别说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冰箱,和洗衣机了。
这个时候,轮到韦家人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继续闹下去于事无补不说,还会继续交恶刘家,更别说她们此刻还要面对刘家真正的决策者。
刘延良听罢小妹的叙述,此刻也是怒火熊熊,面色上又丝毫不显露怒容。
这便是成年人的成熟,善于掩饰,沉得住气。
大哥打人是不对,可冤有头债有主,不去找大哥理论,反而进门就开骂,刘爸刘妈何其冤。
刘延良看出来这些人已有退缩之意,想来也是色厉内荏之流。
便开口道:“诸位骂也骂了,想好怎么处理了吗?”
说这话的时候,刘延良的眼睛像刀子一样,从韦妈开始最后落到韦招娣身上。
刘延良话说完,韦家人就明白了他眼神里的意思,别人先闭嘴没你们说话的份,问怎么处理也是看韦招娣的意思,其他人就不要参合了。
韦家人齐齐住嘴,等着韦招娣的答复。
这一次上门注定是虎头蛇尾,因为,韦招娣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离婚是万万不可能的,就看刘延厚能不能回心转意。
哪怕为此惹得娘家人不高兴,也顾不得了。
想到这里,韦招娣心下一狠,对刘延厚说道:“那天的事不做数了,行不?”
看大哥脸色一瞬间由阴转晴,明显也不想离婚,嘴唇微动估计是想要答应下来。
这事可不能答应的太快,否则韦招娣以后还是会不长记性。
所以,还没等大哥开口,刘延良把话说在了前头,“离不离婚是你们的事,我管不着,不过,骂人这事怎么说?”
韦招娣脸色一白,韦家其他人也齐齐变了脸色。
本以为自己服个软,这事就揭过去了,没想到刘延良话语里的意思,还有兴师问罪的想法。
韦招娣还没说话,韦家二妹便沉不住气了,站起来气冲冲道:“那你想怎么样?”
刘延良眯着眼道:“不分青红皂白一顿骂,让你们道个歉不过分吧?”
韦家二妹还想说话,让韦招娣一把拉住了,“我替他们道歉,我替他们道歉。”
说完走到刘文山和夏秋莲面前,微微鞠了一躬道:“爸,妈,对不起。”
看着韦招娣低眉顺眼的道歉,韦家人无地自容,怒道:“大姐,你这又致我们于何地?”
韦招娣也知道,自己这一道歉,基本上就等于自绝于娘家人,可是自己不道歉,让父母道歉,自己做女儿的又于心何忍。
面对着愤怒的二妹,韦招娣有些不敢看她,“二妹,我......”
“哼,大姐,以后过你的舒坦日子去吧,我们走了。”
说完,几人面色不虞相继离开了。
屋里,韦招娣神色怔怔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从那天事完了以后,韦招娣也没有再过来,想来又能安分一段时间。
倒是刘延良把大哥也叫了过来,既然重新接纳了韦招娣,不管她为人怎么样,总归是大哥的妻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要照料一二。
1997年10月底。
机器和人手的不断加入,又像外地拓开了销路,辣条每天销量增长到三千三百多斤,纯利润几乎能做到7000元每天。
从做辣条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刘延良的银行存款已经来到了三十五万。
夏秋莲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拿出存折数上面的零。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三十五万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现在仅仅两个月就实现了,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
她知道,自己一家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用为置办年货苦恼。
每每想起以前过年,几个孩子眼巴巴等着吃一点糖果,夫妻二人却无能为力,实在是买不起啊。
买不起年货,买不起新衣服,旧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
看到别人家孩子过年穿新衣,自己孩子身上却缝缝补补,夏秋莲没少背着人哭。
如今,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这天,唐宋从市里回来,带回来一个消息。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别的辣条,虽然味道不如刘延良他们的,但是也没太大差别,关键是价格便宜。
刘延良给的供货价是一斤三块钱,新出现的则是便宜了五毛,一斤两块五。
辣条制作简单,刘延良早就知道会出现竞争者,只是没想到会出现的这么快。
留给刘延良的时间,才仅仅两个月。
唐宋问道:“良哥,那咱们降不降价?”
味道差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是紧着价格低的来,如果自己死守着不降价,市场很快就会没自己的份,这个价格不得不降。
刘延良咬咬牙道:“降,我们也跟上,降到两块五。”
降价跟简单,但是想要提上去很难。
迫在眉睫的依然是生产线,如果能把生产线解决了,那还用得着跟这些散户竞争。
而且,上生产线的速度还得要快。
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自己能想到上生产线,别人依然会想到。
怎么办,怎么办?
现有资金根本不能支持上生产线的需求,缺口太大。
刘延良想着对策的时候,老支书来了。
老头不知道从哪淘换的西装,穿在身上明显不合身,也不是一整套,虽然看着差不多,但是细看,也能看出来面料花纹的不同之处。
这套西装明显是组装货,脚下一双大头皮鞋擦得锃亮。
他不像村支书,倒是像个土大款。
胳膊夹着个皮包,老远就喊道:“四良在家吗?”
刘延良将老支书迎进来,道:“建国叔怎么有闲心串门?”
张建国进门打量着着变化巨大的屋子,尤其看到冰箱洗衣机的时候,还上去摸了摸。
“闲心?我可没闲心,过来就是找你的。”
刘延良疑惑道:“找我?”
“对,找你。”
刘延良笑道:“找我干嘛,我这个村长一不管事,二管不了事,当了等于没当,找我也没用。”
张建国把包放下,正色道:“你看,心里还是有怨气不是,再咋说也是全村人选举出来的村长,可不兴撂挑子啊。”
刘延良让这话气笑了。
“我这村长咋来的你不知道?”
张建国就道:“你看,还是气话不是,就说说你提出的集体经济合作社。”
“改革开放来了,大伙儿才结束吃大锅饭的日子,结果你当上村长,又让大伙儿吃大锅饭,那这不是白改革了吗?”
刘延良翻了个白眼,这台词咋这么熟。
在村民的理解中,集体经济合作社百害而无一利,既然都没人同意,这老头说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你都觉得这种模式不好,还找我干什么?”
张建国眼睛一瞪:“谁说不好了,我这几天仔细想了想,这种模式确实有可取之处。”
这回轮到刘延良惊讶了,“那这么说,你同意了。”
张建国抿了口水道:“只我同意没用,得大家都同意才行。”
原来,这段时间不断有村民上张建国家,明里暗里提刘延良发财了,都想让他出面说说,让大家都能喝一口汤。
张建国自然不愿意,当初是你们断然拒绝了人家的提议。
现在,人家自己干出成绩了,你们就开始眼红,世上可没有这种道理。
不过,拒绝归拒绝,张建国还是放在了心上。
恰巧这几天,新闻上放西华村,让他看到了。
看到人家同样是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却已经干成了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啊,这个名头这可把张建国羡慕坏了。
要是我也能将临江村发展成天下第一,那会是什么光景?
光想想就让张建国激动地夜不能寐。
这种模式村民不了解,只以为还跟以前一样是吃大锅饭的,可他了解啊,当时就动了心思。
不行,还得找刘延良,而且,这事还得让刘延良牵头。
自从上次被拒,刘延良都快忘记了还有这么一档子事。
经张建国这么一说,刘延良心里活动开了。
自己的生产线资金似乎有着落了。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