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满村忠烈(1 / 1)大唐天子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安邦不明所以,便回头微笑着对柔儿说:“你等等我,我待会就回来。”

“王大叔,唤我来有什么事吗?”

王老汉微微一笑,递过来一个东西:“你来看看这个?”

李安邦定睛一看,只见王老汉手中握着一颗子弹,正是自己昨日在树林下射杀黑野猪留下的,心中不免一惊:莫非被他发现了?转念一想,明朝的人怎么可能认识后世的子弹。

李安邦强行镇定,努力控制声音不颤抖,说道:“这是王大叔从野猪体内取出来的吧?”

王老汉没想到李安邦竟然如此平静,心里不免犯嘀咕,莫非是自己的想多了?

“正是,我亲手取出来的。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看到。我想这大概就是李公子杀死野猪所用的暗器吧?”王老汉继续试探道

“哈哈,多谢王大叔。实不相瞒,这正是我的暗器,名曰血滴子。”李安邦灵机一动,胡编乱造起来。

“血滴子?好名字!”王老汉称赞道。“这是……这暗器所用材料老汉从未见过,而且暗器中还残留一丝铅和火药,不知道老汉说的对不对?”

李安邦大惊,他双眼闪过一丝杀机,一个农民模样的老汉竟然能识破来自几百年后的武器。李安邦刚想出口质问你是谁,突然传来柔儿催促的声音:“李大哥,你到底好了吗?我们可不可以出发了。”

“王大叔,柔儿叫我了,我答应陪她去送果子酒和野猪肉。咱们待会再聊。”李安邦赶紧趁机溜了。

王老汉也不阻拦,静静地端详着“血滴子”,眉头皱成了川字。

“李大哥,你可来了,再不来我就要走了。”柔儿看到李安邦来了,喜上眉头。

“走吧,走吧,就这些东西吗?你在前面带路,我跟着你。”

李安邦轻松地挑着并不算重的东西走在后面,一双眼睛紧盯着前面柔软修长的倩影,脑袋里一片空白,如同一个机器人似的朝前走。

“啊!”柔儿大叫一声倒地。

李安邦猛地从空白中醒来,才发现自己刚才只顾着朝前走,却没注意柔儿已经停了下来,结果把她撞倒在地。

李安邦扔下扁担过去扶起柔儿,二人手指触碰的刹那,柔儿猛然收手,俏脸微红:“李大哥,我没事,我自己能起来”。幸运的是,柔儿并未受伤,只是衣裳沾了些灰尘。

饶是如此,李安邦心里羞愧难当,若是被柔儿知道了自己是因为色眯眯地看着她才把她撞倒的话,可就难堪了。嘴上却反应迅速,转移了话题。“柔儿,咱们到哪了?”

柔儿纤纤玉手朝右前方一指:“那里是孙大娘家,我们先去那里。”

李安邦顺着柔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草屋孤零零地坐落着,仅有的院落也在风吹日打中所剩无几,由此可见孙大娘家的生活艰难。

二人走进院落里。“孙大娘在家吗?”柔儿大声呼喊着。

“是柔儿来了吗?”一个老妇人手住拐杖走了出来,手上的皱纹干巴巴的挤在一起,身上的麻衣不知道穿了多少年,早已经失去了颜色,大约有十几处补丁。

“孙大娘,是我。我爹昨天打猎打到了一头大野猪,让我给您送点野猪肉。我还带了坛新酿的果子酒,您再帮我尝尝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柔儿语速轻快地说道,小手冲着李安邦挥着,暗示他赶紧过来。

李安邦碎步向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野猪肉和果子酒送进屋里。

“这位小伙子是谁家的?我怎么看着眼生?”孙大娘盯着李安邦道。

“孙大娘,他就是……”

“啊,哈哈,你看大娘年纪大糊涂了,这位俊后生就是咱们柔儿的夫婿吧?”孙大娘没等柔儿的话说出口,就兴奋地打断了。

孙大娘爱屋及乌,越看李安邦越欢喜。李安邦发现孙大娘盯着自己上下打量,再看看柔儿小脸红扑扑的,一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疑惑地挠了挠头。

“小伙子,多大了?”孙大娘像媒婆似的问道。

“大娘,我今年二十岁。”

“二十了,可不小了,得赶紧成亲了。我和我家老头子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家大小子都会满地爬了。”孙大娘一脸幸福地回忆道。

李安邦带着一脸疑惑走出了大门。

“柔儿,这个孙大娘怎么盯着我啊?是不是我脸上有东西?”李安邦问道。

柔儿也不理他,反而越走越快。

“慢点慢点,柔儿,我快跟不上你了。”李安邦装作气喘吁吁的样子,柔儿果然慢了下来。

“柔儿,孙大娘家就她一个人吗?”李安邦好奇地问道。

“孙大娘原来有两个儿子,十年前倭寇横行浙江,孙大叔和大儿子在进城的路上被倭寇杀害。后来,戚继光将军来义务招兵,孙大娘便让她的二儿子进了戚家军,为孙大叔和大儿子报仇。临行前告诉他,不杀光倭寇不准回家。”柔儿娓娓道来,李安邦没想到孙大娘家居然还有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也没想到普普通通的孙大娘竟然是一位女中豪杰,丝毫没有儿女情长。

“倭寇啊倭寇,我李安邦将来一定让你尝尝厉害,臣服在我的脚下。”李安邦又想起后世日本入侵中国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灾难,紧紧地握紧拳头。

“李大哥,倭寇太厉害了,官军们都不是对手,只有戚家军能打败他们。”

“咦,那孙大娘家的二儿子呢?难道阵亡了?”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只知道他从来没有回来过,可能还在戚家军吧。”

两人边说边走着,倒也不觉得无聊。两人又看望了四五位老人,情况都和孙大娘类似,义乌村的村民大多和日寇有着难以磨灭的血海深仇,几乎家家户户都为抗倭贡献了男壮丁,甚至有几位女子也上过战场。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日头才爬到半空中。路边的黄犬嬉戏追逐,十几个村中幼童在做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游戏。看着这淳朴的画面,李安邦有了想在这定居一辈子的冲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李安邦发自肺腑的吟唱。

“李大哥,你真有文化。”柔儿一脸崇拜地看着他。

李安邦苦笑着:“我就背诵了一小段古文,怎么就有文化了。”

“我们村里只有张聪哥哥懂得这些东西,他是秀才。你也懂这些东西,你肯定至少也是秀才,那不就是有文化吗?”

李安邦想到这段话要是让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听到不得笑掉大牙。李安邦没想到古代人们大多是文盲,一个村有一两个识字的就是文化人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开始大规模扫盲,中国人才真正是大多人认识字了。

正当两人谈话时,看到孙大娘站在路边焦急地等人。看到两人走来,孙大娘脸上露出了笑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靠近。

“柔儿,我可等到你了,我刚刚听人家说邻村出了大事,我思前想后,必须马上让你知道”

柔儿一脸疑惑,不知道什么大事必须得让自己知道。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