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3章 穷途末路(1 / 1)鲇鱼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3章 穷途末路

德国人对于俄德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

包围圈内的德军不仅缺少衣,而且缺少医生,缺少药品,缺少野战医院,甚至连弹药都只能用一个星期。

50万德军被包围不仅大大激励了俄军的士气,对柏林造成的打击,出乎乔治的预料之外。

被包围的德军隶属于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

勒布还没有来得及组织部队反击,将被包围德军解救出来,柏林的命令抵达勒布的司令部,勒布惨遭解职。

这并不是勒布第一次被解除职务了。

1938年2月4日,勒布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刻申请辞职,并于次日前往总理府报到。

和勒布同时“申请辞职”的,一共有12位将领,原因是他们必须离开指挥岗位,让位给更年轻的指挥官。

1938年3月1日,勒布荣晋上将,同时宣布退役。

勒布是德军少有的战略家,他在德军内部的地位无可取代。

当年7月,勒布重新复出,被任命为第十二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参与占领苏台德地区的军事行动。

勒布对小胡子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早在法国战役爆发前,勒布就曾联合龙德施泰特和博克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齐写信,称:反对领袖企图的军事理由已很明显,整个德意志民族无不深切地渴望和平,因为他们本能地感觉到,消灭英法是不可能的,一切阴谋的计划必须立即放弃。

勒布的儿子在波兰阵亡后,勒布破口大骂小胡子是“骗人的笨蛋和罪犯”和“战争疯子”。

此后,秘密警察就开始监视勒布的行动,并检查他的私人信件。

对于勒布,小胡子也忍无可忍,只因勒布在德军的影响力,不得不倚重勒布。

现在小胡子终于找到解除勒布职务的借口。

接替勒布职务的,是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布施上将。

离开司令部时,勒布握着布施的手不无伤感:“上帝保佑,希望你一切顺利,无论如何,我希望你能把士兵们从俄罗斯带回来。”

“我会尽力。”

布施心情沉重,现在压力都在他身上。

乔治没压力,包围圈内的德军已成瓮中之鳖,无路可逃。

为歼灭包围圈内的德军,安德烈调动包括战略预备队在内的150万人,不仅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且在武器装备上同样优势巨大。

德军最新式的装甲战车固然性能出色,受限于德国的工业能力,装备的数量并不多,主力装甲战车依然是三号和四号。

俄军战略预备队装备的全部都是新式战车。

和装甲战车一样,俄罗斯到下个月,又会有两个飞机工厂投产,生产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

俄罗斯炮弹的产量再创新高,上个月生产了800万发,其中包括25万枚火箭弹。

乔治也是万万没想到,比俄军更早打开局面的,居然是南斯拉夫军队。

而南斯拉夫军队之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依靠的居然是抓捕非法商人。

战争爆发后,部分意大利不法商人大发战争财,不仅在军工制造上偷工减料,而且肆意克扣工人工资,拒绝支付工人加班费,配合意大利官员,对工人进行残酷压榨。

南斯拉夫军队占领帕多瓦之后,帕多瓦市民和法国人一样,主动担任向导,带领南斯拉夫士兵去抓人。

除了抓捕非法商人之外,帕多瓦市民对于意大利官员和贵族的民愤极大,他们似乎并不在乎意大利王国的输赢,更在乎这些人能否得到应有的惩罚。

既然这样,乔治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给波利斯发电报,让波利斯在意大利打土豪分田地。

和南斯拉夫军队一样,向罗马尼亚王国进攻的匈牙利部队,在失去最初的锐气之后,攻击乏力。

为缓解北线的压力,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加入,向罗马尼亚军队固守的喀尔巴阡山脉防线发起猛烈进攻。

和俄军相比,罗马尼亚军队战力不济,一时间风声鹤唳,防线处处告急。

米哈伊给乔治发电报,希望乔治向罗马尼亚派出援军。

“告诉米哈伊,如果他顶不住进攻,战争结束后,谁都不能保证他还能否担任罗马尼亚国王。”

俄军主力在北线和德军决战,乔治手中无兵可派。

安东内斯库自杀后,担任罗马尼亚王国战争大臣的亚历山德鲁发来的电报,和米哈伊继而那不同。

罗马尼亚军队在喀尔巴阡山脉的防线并不是一条单薄的防线,而是由多条防线组成,纵深近50公里的防御带。

即便前沿阵地被突破,德军想跨过喀尔巴阡山脉,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亚历山德鲁希望俄罗斯出动空军,为罗马尼亚军队提供空中保护。

瓦西里知道情况后,疯狂咒骂卡罗尔。

卡罗尔复辟后,通过和德国的贸易,获利至少10亿卢布。

卡罗尔并没有将这些钱投入到罗马尼亚王国的国内建设上,也没有用于武装军队,甚至没有分润给罗马尼亚王国国内的贵族阶层和官僚集团,将这些钱全部收入囊中。

卡罗尔死后,这笔钱下落不明,大概率落入德国人手中。

乔治给彼得打电话,让空军进入罗马尼亚作战。

布施担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调集三个集团军向瓦斯科发动猛攻,希望为包围圈内的德军打开一条生路。

包围圈内的德军同样在向瓦斯科疯狂进攻,希望逃出生天。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攻击态度最坚决的还不是德军,居然是意大利军队。

不管是在北非,还是在南斯拉夫,意大利军队都表现的一塌糊涂。

在北非,意大利军队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拖累了隆美尔,导致隆美尔无法彻底发挥德装甲部队的机动力,处处捉襟见肘,疲于奔命。

在北非和隆美尔作战的,分别是戴高乐和蒙哥马利。

虽然法国人和英国人龃龉不断,戴高乐在回到北非之后,还是和蒙哥马利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隆美尔的进攻。

隆美尔进攻法属北非殖民地的时候,蒙哥马利率领英军从埃及向意属北非发动进攻。

意军完全无法阻止英军,隆美尔被迫掉头迎击蒙哥马利。

隆美尔刚走,之前苦苦支撑的法军,立即向意军防线发起猛烈进攻,逼迫隆美尔回防。

隆美尔对意大利人失望透顶,为摆脱不利局面,隆美尔不顾法军,全力向埃及发动进攻。

造化弄人。

刚攻入埃及不久,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因油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

蒙哥马利如蒙大赦,退守开罗后继续向伦敦求救。

丘吉尔万般无奈,命令原本前往英国本土的印度军团改道开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苏伊士运河。

戴高乐很聪明,在攻入意属北非不久,命令法军停止行动,不要给隆美尔太大压力,避免隆美尔再次掉头。

隆美尔也已经无力再战。

隆美尔到北非之后连番鏖战,装甲战车已经所剩无几。

由于英国和俄罗斯两家的地中海舰队对运输线的封锁,隆美尔很难获得补给,现在隆美尔麾下的部队,已经从清一色的德械,变成英、法、德、美装备混杂的万国货。

对于隆美尔来说,来自英军和法国缴获,比来自意大利的补给更稳定。

遗憾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即便败退,宁愿将宝贵的油料烧毁,也不会留给隆美尔。

“我们该怎么办?”

隆美尔的参谋长,同在俄罗斯进修过的阿尔弗雷德·高斯一筹莫展。

如果有足够的装甲战车和油料,高斯有信心一口气打到开罗,将苏伊士运河切断,打通和阿比西尼亚帝国之间的通道,彻底扭转北非战局。

现在高斯和隆美尔一筹莫展,困守沙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隆美尔沉默不语,他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要挑起和俄罗斯的战争。

欧洲确实一山不容二虎。

可即便无法渡过英吉利海峡,德国也可以继续向北非进攻,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完全没必要往北和俄罗斯死磕。

德军的闪电战术是从俄罗斯学来的,俄罗斯怎么可能没有防备呢。

现在对俄罗斯的战争和隆美尔预料中的一样没有进展,北非因为兵力不足,同样攻击乏力,再这样下去,德国将穷途末路。

对于隆美尔的裹足不前,意大利北非总司令埃托雷·巴斯蒂科上将非常不满,亲自来到隆美尔的指挥部,敦促隆美尔继续向开罗发动进攻。

“占领开罗之后呢?”

隆美尔冷笑,自从他抵达北非之后,就和巴斯蒂科分歧不断,曾因作战计划爆发激烈冲突。

按照隆美尔的计划,先不管蒙哥马利的进攻,在将戴高乐彻底击败后,再打蒙哥马利。

由于巴斯蒂科的坚持,隆美尔才不得不掉头。

所以北非德意联军目前的尴尬处境,巴斯蒂科应负有主要责任。

“占领开罗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攻击苏伊士运河——”

巴斯蒂科突然话说一半突然闭嘴。

“呵——”

隆美尔冷笑,说啊,你怎么不说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