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7章 用刀子说话(1 / 1)二月风似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就是七月流火的时节。

朱载坖手中握着一册《诗经,正巧就看到了《七月这一篇。

感受着七月微微而至的凉气,朱载坖感慨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起风了。”

站在朱载坖一旁的孟冲听着朱载坖的话,也看了一眼外面正火热的日头,不解道:“王爷,哪里有风呀?这天正热着呢。”

朱载坖呵呵道:“那是你看得太近了,只看到了眼前的烈日,没有看到数千里外的极北冰原还是已经开始起风了。”

孟冲有些不懂,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作为从内书房出来的“高材生”,孟冲的学识比起一般的举人进士都是不遑多让的。

只是他的身份是个“奴婢”,所以就少了读书人的那种清高与豪情,多了许多的小心和谨慎。

孟冲道:“怪不得唐代大诗人有诗云:‘胡天八月即飞雪’,原来是因为王爷说的极北冰原起风的原故。奴婢要是能想到这一层,也就能理解王爷说的‘起风了’是什么道理了。”

朱载坖转头又看着孟冲,“不错不错,都会推理思考了。自古以来古人都知北方苦寒,但却鲜有探索其中道理者。只是凭着生活的经验做判断。而孤不喜欢如此,孤需要多一些带有道理证据的辅佐,而不是单凭经验做事。”

孟冲拜道:“王爷圣明,奴婢就没这么领悟。”

朱载坖又呵呵笑道:“去把高先生送来的密奏拿过来了,孤要给他回四个字。”

朱载坖说的密奏就是昨夜凌晨急递到京师的密奏,这份密奏里所提及的事情就是三日前,有人抬着尸体在总督府衙门状告海瑞逼死人的事情经过。

虽然,此事当场就是被海瑞戳穿了,但是有些事戳穿了归戳穿了,并不代表这件事情的事实,就等于是让所有人都能相信的事实。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很多时候人只喜欢选择相信自己相信的事实。

哪怕这种事实已经被证伪,依然还会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而并不是说这些人蠢或顽固,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他们需要活在谎言里,需要看到一些比他更惨的事情,才能让这些人觉得是有刺激和快感的。

所以,海瑞揭穿诬告的事情,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如果此时不能有持续的坚持和反复的证明,那么绝大多数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们,在听说这件事情后,他们依然还是会觉得这就是海瑞逼死了人。

而这些老百姓们在相信和传播这些谣言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也是很朴素和现实的。

他们就会认为比他们身份高贵的官员是坏人,是会做出这些骇然听闻的恶事。

而对于这些恶事的认知,也都是源于他们朴素的生活认知。

毕竟在他们的生活体验里面,那些有一点小权小势的人就已经会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欺负他们。

更何况海瑞这么大的官?

所以说当这些老百姓们听说海瑞逼死良民的故事之后,他们在潜意识里压根不信海瑞是无辜的,甚至还会认为逼死一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能当这么大的官,天知道他到底弄死过多少人!

而这就是人性!

所以,朱载坖不能让此事息事宁人的结束。

他必须得给海瑞撑场子做后台,让海瑞在江南未竟的事业,继续干下去。

只有把这些事都推行下去了,哪怕时候还会被人误解,被人抹黑咒骂,但至少是可以无惧于心的。

否则,事情没干成,还被人这样无端的诋毁,这样的窝囊气,反正朱载坖是咽不下的。

同时,朱载坖也相信海瑞也绝咽不下去!

否则他就不是海瑞了。

而且作为穿越者的朱载坖实在是太清楚江南士绅的尿性了。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按照原来的历史趋势去发展,那么接下来的江南地区不仅会变得更加风气开放,而且还会打着各种忠孝正义的旗号对皇帝进行服从性测试。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拿建文帝的事情说事。

有明一代的二百多年里,一直都文人大臣拿着建文帝曾经当过皇帝的事情说事,一步一步的要求历代大明皇帝承认建文帝的皇帝正统。

虽然建文帝是皇帝正统的事实,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但是凡事都得讲究个因果轮回吧?

朱棣这一脉是怎么上位的,上位后又是如何标榜正统,这对于此后的朱棣后裔来讲,那都是不能碰的政治禁忌。

一旦承认了建文的合法性,那岂不是朱棣就是造反得位的乱臣贼子?

老祖宗都成了乱臣贼子,后世的皇帝,岂不也是乱臣贼子之后?

在法统继承上不就有了瑕疵?

所以,但凡是脑子正常,对政治敏感性足够高的后继皇帝,都是绝不会承认建文的正统。

但可惜的是,古代皇位的继承虽然是也是政治继承的,但更多的是靠血缘政治。

靠血缘政治继承位子的皇帝,并不代表他们天然就懂政治法统的重要性。

所以,在一代又一代的测试之中,建文一个本来属于是禁忌的人物和话题,硬生生就被这帮大臣堂而皇之的抬了出来,而且还被他们要求承认帝位,恢复帝号。

那些愿意一点点放松承认建文的后嗣之君,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对个人名声的需要,还是出于“同情”,居然还真一点点的恢复了建文帝的皇帝地位。

对于这样情况,在朱载坖看来,那就是在对皇帝进行服从性测试!

而根据朱载坖所知道的历史事实,似乎也在印证这些事情。

比如在原来历史的记录之中,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又一次有大臣提及建文帝地位的事情之时,当时的万历皇帝也不知是出于何种政治考虑,他居然还真承认了建文帝的皇帝身份,打脸了他的老祖宗朱棣。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万历皇帝派出太监到江南收税的时候,这些江南士绅们都已经膨胀到了不将代表皇帝的收税太监放在眼里了。

甚至还主动激怒当时的收税太监对他们动手,而后他们又利用民愤大义,直接将那位代表皇帝的收税太监打死在了江南。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对大明皇帝的底线测试已经摸到了门道,不再惧怕皇权。

甚至在这一段时间也出现了很多抹黑大明本朝的文学作品和民间画作。

其中著名者有《南京太常寺志,这里面就有质疑朱棣生母的记录文字,而且还写的有鼻子有眼,似乎就跟见证过了一样。

可问题是这本所谓的《南京太常寺志,它的成书年份和朱棣所处的时代,都相差了二百年。

一个二百年的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或是在哪听说了一个故事,就敢写出诽谤当朝先祖皇帝,这问题有多严重,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这还不是孤例。

朱棣被造谣生母是谁的同时,当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画像在民间也开始出现丑化的趋势,原本不怒自威的国字脸,到了明晚期的民间画作,就成了奇形怪状的鞋拔子脸,而且还糊弄人的说人家这是“奇人异相”!

这特么糊弄傻子呢?

真要是奇人异相,那些在现实生活之中长成歪瓜裂枣的人,岂不是各个都有帝王之相了?

所以说这种说法,实在是太糊弄人了,简直都要把人当成傻子来耍了。

但是更不得了的是,傻子听了之后,还特么觉得有道理,真是不可思议!

退一万步讲,倘若这些骗子说的真有道理,那么清末民初再到新中国建立的几十年里,这些带领着无数仁人志士求变自强,功绩比起历代开国之君都不遑多让的先躯伟人们,为何没有这帮骗子们所言的“奇人异象”?

难道是天道变了?

显然以丑化为目的的手段,不管他们找了多么好听的理由,都掩饰不了这些人的险恶用心!

所以朱载坖根本就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而且历史也证明过,对他们残酷的人,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听话,不会再叽叽歪歪个没完没了。

否则的话,他们就总会觉得自己聪明到了绝顶的地步,聪明到了朝廷和皇帝都没法左右他们的地步。

甚至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都开始无视等级制度的规矩,穿起了明黄色布料的衣服招摇过市,以为这也是他们的自由。

诚然,穿什么确实是自由不假!

但也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去看待,才能真正判断这种自由是不是真的自由,是不是真的没有冒犯,没有带坏风气。

倘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里,他们的这种自由冒犯到了时代禁忌,也带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那么这种自由就是罪恶的,就是不可饶恕的。

若不能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必会使得尊卑失序,道德沦丧!

而且,事实也证明过,在明末清初之时,从关外来的满洲女真人,可没那么惯着他们。

当这些野蛮的人不再听这些所谓聪明的人道理,开始用刀子说话的时候,这些曾经在大明朝夸夸其谈,占尽便宜的江南士绅们,也是可以老老实实的更易服饰,背叛祖宗,剃头做个听话的良民,并将拖欠朝廷的赋税一个子都不会少的交上去。

朱载坖收回思绪,看着孟冲恭敬递过来的高拱密奏。

朱载坖翻开这份密奏,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而后才拿起一旁的朱笔,在身前的砚台里面沾了沾里面的朱砂色的墨水,在这份密奏的空白处写下了四个苍劲有力,充满肃杀之气的字!

“一切有孤!”

这四个字就是朱载坖的态度,他会是高拱,张居正,海瑞的坚实后盾,只要他们能将江南的事情办好,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攻讦,朱载坖都会替他们遮挡住,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在江南做事。

而且,这一次朱载坖也不会有丝毫的妥协,也不会再担心什么事态扩大影响安定之类的问题。

大明朝内部已经安宁了二百多年,已经安宁到这些人忘了烽火刀刃是什么记忆。

所以,这一次朱载坖也准备帮助他们恢复恢复记忆,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阴奉阳违,诽谤朝廷,欺压良善,妄图利用舆论煽动百姓为乱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朱载坖合上了这份密奏,又递给了孟冲,“以八百里加急送到南京,送到高先生的手里,告诉他只管放手之做,一切有孤。”

孟冲连忙一拜,“奴婢遵旨。”

就在孟冲准备转身的时候,朱载坖又问了一声,“汪直和雨化田现在在哪?”

听到这个问题,孟冲在脑海里拼命的搜索着这两人的信息。

孟冲回道:“汪总兵和雨公公在现在正在台湾窝的东洋水师驻地休养。”

朱载坖嗯了一声,又思索了一会儿,继续说道:“给他俩一道旨意,让他俩上两千精兵到南京的龙江造船厂,查看第二艘新型宝船的建造进程,同时也知会他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海瑞的查案需要,将一些顽固抵抗的不法之徒就地拿下。”

孟冲听到这句话后,心中一凛,他懂朱载坖的意思。

朱载坖是要准备动用外部力量来解决内部问题了。

看来,江南的问题,是要比想象之中的还要严重。

要不然,怎么会让汪直这个海盗出身的老杀才和雨化田这个从诏狱里出来的狠角色,在这个时候带着兵去南京呢?

这显然是要将江南的问题,做出一次了结性的处理方案!

一时间孟冲也仿佛看到了江南即将掀起腥风血雨的画面!

而且这画面比起现在京师之中,陈洪搞出来的还要激烈十倍不止!

要知道现在的陈洪几乎可以说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很多被抓的和未被陈洪抓的人,都已经对陈洪咬牙切齿了。

他们天天弹劾陈洪的奏疏就跟雪片一样往内阁,往朱载坖所在的文华殿里飘。。。

大有一种和陈洪同归于尽的气魄与勇气!

——————

求月票(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