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朱棣知朱标收朱熈为义孙!!!
新都城,这片曾为北元都城的土地,如今已被大明军队牢牢掌控。
放眼望去!
城墙上旗帜飘扬,那是大明的军旗在猎猎作响。
城门口。
大明的士兵们值守各处,目光警惕的注视着四方。
城内。
也是有着不少的大明将士在巡视。
而城中的百姓虽仍带着几分惶恐,但在大明军队的有序治理下,也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机。
街道上明军士兵巡逻而过,脚步声整齐有力。
街边的店铺,有的已经重新开张,那些昔日的元人小心翼翼的招呼着顾客,眼中却难掩对未来的忐忑。
毕竟。
如今他们的世道已然变了。
在一个多月前。
随着继续北伐的旨意传至,大明的军队九成之上的兵力义无反顾的继续向着北边奔腾而去,誓要将北元的残余势力彻底荡平。
而仅有一成兵力则是固守在已夺取的北元城池与疆域。
在这些被占领的土地中,新都城无疑是重中之重。
郭英,北伐的大将军,拥有王爵的朱棣与朱权,此刻也身处这新都城内。
大军继续北伐之际。
郭英自然是不会让朱棣这两位王爷去涉险。
原北元丞相府!
如今已成为朱棣暂居之所。这座府邸虽历经战火洗礼,但往昔的威严仍依稀可辨。
“王爷。”
朱能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恭敬走到朱棣面前,微微躬身,双手呈上一封密信:“这就是自应天传来的消息。”
朱棣原本平静的面容上,此刻多了一丝好奇,他微微挑眉,伸手接过信件,缓缓展开。
只见他的目光在信件上快速扫过,原本淡然的神情逐渐起了变化,握着信件的手也不自觉地微微收紧。
“太子收了冠军侯之子朱熈为义孙,并且赐予了太子孙字辈‘文’字,准予冠军侯后裔子孙嫡子皆可沿袭字辈传承。”
“如今此事已经引起了应天的轰动了。”
“都言太子之恩宠,从未有过如此地步。”
“收臣子之子为义孙,未来冠军侯在大明朝堂必是权倾一方。”
朱能继续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种惊叹。
朱棣端坐在主位的椅子上,表面上看似平静,可那微微颤抖的手指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此事。”
朱棣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本王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说着,朱棣平静地一摆手。
“是。”
朱能躬身一拜,然后迅速转身,迅速从大殿内离开了。
离开时,他还小心的将殿门给顺手关了。
待朱能离去,朱棣原本故作镇定的脸色立刻垮了下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中满是忧虑。
“你说,大哥会不会发现了朱应是朱雄英了?”
朱棣沉声道,语气里带着强烈的担心,完全压在了他的心头。
“不可能。”姚广孝的声音从内殿传来。
只见他身着黑色僧袍,迈着沉稳的步伐从内殿走出,眼神中透着睿智与自信。
“王爷发现也是基于那一块玉佩,若非王爷与其共浴,根本就不可能发现那玉佩的存在。”
姚广孝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朱棣身旁,双手合十,微微低头,似乎在思考着如何措辞。
“此番太子收朱应之子为义孙,应该也是带着拉拢的意图。”
“毕竟如此年轻将领,正妻已然有了婚配,太子也无法通过联姻来拉拢,太子之女不可为侧室,所以收朱应之子为义孙,自然是拉拢为根本。”
“除此外,别无其他可能。”
姚广孝又补充说道,语气十分自信,仿佛对自己的推断深信不疑。
他善于权谋,在此间事情的推测上也是以权谋为主,在他看来,这一切不过是朝堂上的权力博弈罢了。
“此番如若朱应从北疆归来了,必会入应天面圣的,以父皇还有大哥对朱雄英的记忆,难保他们不会有所想。”
“如若真的被他认回去了,还能如何?”
朱棣一脸的忧虑之色,站起身来,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
自从通过那玉佩知道了朱应就是朱雄英后,朱棣就如同陷入了梦魇,睡不着觉,满心都是不安。
这对于他的影响太大了。
“王爷。”
姚广孝看着朱棣焦虑的模样,轻声劝慰道:“贫僧还是那句话,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这天下很大,人口无数。”
“别说是相像者,就算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会存在。”
“或许在天下的某一个地方就存在与王爷长得一样的人。”
“所以王爷担心完全是多虑了。”
姚广孝声音平和的道,试图安抚朱棣那颗不安的心。
“再而。”
姚广孝微微停顿,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墙壁看到北疆的局势:“也看朱应能不能从北疆归来吧。”
“深入北疆,深入北元腹地。”
“纵然他有五万骑兵,但是在北疆内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搅不起什么风浪来。”
“而且北元也知道了此番入北疆详细的兵力,以及动兵情形。”
“北元虽然被北伐大军击退回了草原了,但也不要小看了他们的血性,不要小看了他们对明军的仇恨。”
姚广孝冷笑一声,那笑容中带着强烈的笃定,似乎认定了朱应回不来了。
对此!
朱棣也没有再开口。
他静静的站在原地,眼神空洞的望着北方,似乎是不想接下此话。
对于他而言,或许到了如此地步,事情已经于他而言已经无法挽回了。
……
北疆!
广袤无垠的草原与大漠交织,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黄沙漫天飞舞。
朱应的大军正向着狼居胥山稳步前行。
此时!
距离狼居胥山已经没有多远了,而北元王庭也仿佛近在咫尺。
“将军。”
“这一路上,太过古怪了。”
“我军一路上竟然都未曾遭遇任何北元的主力大军,难道北元如此没有血性,甚至连他们的部落都放弃了?”
“就要眼睁睁的看着我军将他们的部落全部摧毁?”
距离北元王庭已经不过十里的地方,朱应麾下将士暂时的停下北上步伐,原地休整。
众多将领全部都围绕着朱应,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困惑与不解。
在杀入北疆之前,很多将领都想到了会与北元遭遇多次血腥大战,他们甚至在心中无数次模拟过战斗的场景,然而如今入了这北元腹地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们的大军也已经屠了北元不少的部落了,斩首无数,皆是血洗他北元的青壮男子,这对于北元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可哪怕如此,北元的朝廷,甚至于北元之下的部落都没有组织起一场真正面对大明骑兵的战争来。
似乎,他们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子民,任由大明军队肆意屠戮。
这在朱应麾下诸将看来,太过古怪了,完全不符合常理。
“此事。”
朱应听着众将的话,微微皱眉,也是面带思索之色的点了点头:“的确是透着几分古怪。”
“将军。”
张武面色严肃,眼神中透着警惕:“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诈?”
朱应听到这,仍是面带沉思。
不过。
此刻朱应却是想到了另外的一层。
“你们说。”
朱应回过神来看着众将,目光如炬:“如若北元知道我军的目的是他们的王庭,是他们的皇帝,他们会如何?”
“自然是守株待兔。”
陈亨不假思索的回道,他的声音也在众人耳边响起。
“正是如此。”
朱应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种敏锐:“此番我军北上,目的明了,便是擒杀北元皇帝,彻底终结北元。”
“北元之所以不顾他麾下部落子民的死活,就是明确知道我军的目的。”
“但是……”
朱应面带沉思,带着几分谨慎,眉头再次皱起:“就算是守株待兔,他们也要有绝对能够对付我们的实力部署,知道我军有多少兵力,战力如何,否则所谓的守株待兔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说出此话时。
朱应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
听到此话,张武不由得猜测道:“将军,北元不会知道我们的兵力情况吧?”
“不可能。”
陈亨立刻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此番北上,我军动用十万骑兵,这也是故意显露给北元看到的。”
“十万铁骑在这北疆大漠,那就是无敌战力。”
“他们的骑兵已经被将军击溃了,根本不可能再有面对我十万骑兵之力。”
“但你这样一说,如若北元真的在其王庭守株待兔,那必然是知道我军兵力情况啊,否则,他们怎么部署迎战?”
“十万铁骑冲杀,北元可不敢。除非他们知道我军骑兵不过五万。”
张武沉声说道,他的表情严肃,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此话落下!
陈亨的脸色也是略微一变。他的眼神中闪过慌乱,似乎被张武的话击中了要害。
思前想后,陈亨还是道:“应该不会吧?”
“具体兵力数目乃是军中绝密,怎么可能外泄?”
“又怎么可能被北元知晓?”
“这没有理由啊!难道军中上层有内奸不成?”
显然,陈亨也是完全想不到缘由,这才会无端猜测。
而听着众将的议论,朱应的神情却仍是沉思状。
而在朱应心底,已然是有所推测:“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北疆何止千里,屠北元部落何止数十个!”
“哪怕是昔日冠军侯霍去病杀入草原,那也是遭受到了匈奴各部落的全力反击。”
“可如今我统兵杀入,却没有遭遇任何真正北元主力大军的反击。”
“如此推断,北元就是在守株待兔。”
朱应思索着,心中犹如明镜,对局势的分析清晰而透彻。
“可草原大漠消息本就闭塞,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我军情况,一开始发兵时给北元的也是全军出征,数十万兵力。”
“但他们敢守株待兔,等我军入瓮,那就是清楚我兵力有多少,这才是他们一直避而不战,在王庭守株待兔的原因所在。”
“此番动兵,具体的兵力部署只有郭英,还有两路大军的主将知道。”
“难道……”
朱应心底暗暗推敲着,而这时,他也敏锐推断到了一个关键。
“朱棣?”
朱棣的身影悄然浮现在了朱应的心底。
第一个感觉,就是朱棣。
朱应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这个猜测的惊讶,又有对其可能性的思考。
“不,应该不会。”
思虑一瞬后,朱应微微摇头,试图否定这个想法。
“虽说朱棣时常表现出对我有拉拢之意,但应该还不至于外泄情报吧?”
“我与他之间也并无什么生死仇怨。”
“至于他有反心,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
“不应该是他吧。”
朱应一边想着,一边在心中不断权衡着各种可能性,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想到了朱棣后,朱应仍然是有些想不明白。
毕竟思前想后,朱棣应该也没有外泄情报的理由,一则朱棣本身就是一个有抱负的藩王,他做梦都想要北上开疆拓土,在老朱的面前证明自己,二则朱应也并没有与朱棣有什么仇怨在,想来他应该没理由坑自己吧?
朱应感到一阵困惑。
思前想后,朱应心底也是想不通透。
不过,朱应也并没有太多在乎。自己统兵之下,有着官印的加持,对麾下将士有着一倍战力,士气等加持,五万大军在这一倍加持下,战力比之十万大军也根本不差。
这也是属于朱应独有的优势,是他在战场上的底气所在。
至于北元要在其王庭伏杀?
朱应有金雕在高空俯瞰而下,他们再如何的埋伏也都在朱应眼前无所遁形。
那金雕犹如他的眼睛,能洞察一切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回过神来,看着周围众将还在议论,朱应当即道:“好了。”
“无需多想了。”
“此地距离北元王庭已经没有多远了。”
“如若北元要守株待兔,那就让他们守去吧。”
“诸位,难道惧了?”
朱应环视了众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霸气与自信。
“誓死追随将军。”
感受到朱应的战意与霸气,众将也纷纷回过神来,皆是抱拳对着朱应一拜。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忠诚,仿佛只要朱应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冲向敌人,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他们对朱应的绝对信任。
“让兄弟们好好休息一晚。”
朱应看着众将,目光中带着关切:“明日,便是我军血洗北元王庭之日。”
“倘若真的北元大军设伏,有吾在,谁能阻我军冲杀兵锋?”
朱应十分自信的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
骑兵之力,在这广袤大漠中势不可挡。
还真的不怕什么设伏。
再而有金雕,有朱应的霸王之悍勇。
更是无惧。
“是。”
众将纷纷附和。
朱应的自信自然也是感染着众将。
毕竟,在每一个将士心底,朱应就是战神的化身,无敌的化身。只要追随他们的将军,那他们就是无敌之军。
他们相信,在朱应的带领下,他们一定可以踏破北元王庭。
“北元王庭就在狼居胥山。”
朱应望着远方,似已经可以看到狼居胥山的存在,眼中也是充满了憧憬:“兄弟们。”
“封狼居胥,就在眼前了。”
“青史留名,也在眼前了。”
此刻。
朱应的声音激昂而振奋。
闻声!
陈亨,张武,魏全,众将的眼神全部都变得炙热起来:“封狼居胥。”
这四个字,犹如一道闪电,划过众人的心头,让他们热血沸腾。
这四个字,足可让任何华夏汉家的将领动容。
这四个字,没有任何华夏男儿能够拒绝。
这,就是属于华夏武将,华夏男儿的至高荣耀。
“兄弟们。”
陈亨激动地大喊道:“等明日追随将军屠了这北元王庭,我大宁边军就将青史留名。”
“未来的青史之上必有我大宁边军浓墨的一笔。”
“没错。”张武也跟着喊道:“封狼居胥啊,昔日冠军侯霍去病开创了千百年的威名,如今我们大明的冠军侯也要带着我们开创如此战果了。”
“明日,便是我大宁边军封狼居胥之日。”
“只要成了,哪怕战死此地,虽死无憾。”
“兄弟们。”另一位将领高声呼喊:“吃饱喝足了,明日就追随将军血战北元王庭,扬我华夏大明之天威。”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激起了众将士心中的万丈豪情。
……
众多将领皆是面带激动,对着周围休息的将士大喊道。
封狼居胥这四个字,又怎会让人不亢奋。
将士们纷纷从地上站起,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斗志。
他们的呼喊声汇聚在一起,犹如滚滚雷鸣,在这片大漠中回响。
“誓死追随将军。”
“封狼居胥。”
“没想到俺也有这么一天。”
“誓死追溯将军……”
周围无数将士都是纷纷亢奋的高喊起来,充满了对封狼居胥的热切,更有对他们将军的绝对信任。
见此一幕。
“希望明日一战。”
“能少死一些兄弟吧。”
朱应环视着周围,心底暗暗想着。
明日。
可以预想到,必是一场血战。
无可避免的血战。
朱应不是神仙,他也没有一人扭转战局,屠灭敌军的力量。
他能做的,便是尽可能的带着出征的将士凯旋。
尽人事,听天命了!
而此刻。
夜幕之下。
北元王庭。
经过了多日的迁徙。
这王庭内的部民已经随着元帝向着捕鱼儿海迁徙而去。
在这王庭范围内,已然是守株待兔,准备迎战朱应的元军。
以麻儿可儿为主的元军。
“启禀将军。”
“在北面狼居胥山的一路大军已经布置好了。”
“启禀将军。”
“西面与东面的大军也已经布置好了。”
“我族三万骑兵也已经埋伏在东面侧翼。”
“三路大军,三面围剿,只待明军入瓮,便可将他们重重包围,我军就可将这一支明军来犯全歼。”
“那明将朱应,必死无疑!”
众多元将来到麻儿可儿面前,恭敬禀告着。
听着麾下将领的禀告。
麻儿可儿脸上也浮起了一种掌握一切的自信。
……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