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永乐帝的询问,李霜磕头说:“微臣愚昧,还请陛下乾纲独断!”
永乐帝把脸一沉:“李霜,你想耍滑头?”
李霜心中一寒,赶紧说:“陛下明鉴:从感情上讲,微臣偏向高冰,一来呢,高冰是微臣的结义姐妹;二来呢,在这场争斗中,高冰明显是弱势的一方:将要入门的小公,却被东郭彩霞捷足先登,简直笑歪了天下人的嘴巴。”
说到这里,李霜话锋一转:“但是,从理智上讲,微臣偏向东郭彩霞。”
“观点很新颖。”永乐帝的语气,波澜不惊:“谈一谈你的理智。”
李霜说:“尽管东郭彩霞飞扬跋扈,却是国之干城。我青凤国要是没有了东郭彩霞,如同老虎被斩去了利爪,毒蛇被拔去了毒牙。我青凤国要是没有了高冰,却几乎不受影响。”
永乐帝沉默。
跪在地上的李霜,表面上镇定自若,实际上汗水浸透了衣服。
永乐帝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茶杯,仿佛那不是一个茶杯,而是一个鱼缸,并且鱼缸里正游弋着五颜六色的金鱼。
一会儿,永乐帝徐徐道:“有很多奏折,弹劾东郭彩霞有谋反之心。李霜,你怎么看?”
李霜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微臣认为,东郭彩霞没有谋反之心!原因很简单:倘若东郭彩霞真想谋反,就一定千方百计地结交朝中的文臣武将,讨好高国公和长义侯。东郭彩霞却只为了一句话,就与高国公和长义侯怼上了,这不是谋反的风格啊!而现在,满朝文武都在弹劾东郭彩霞,东郭彩霞完全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
永乐帝说:“文臣们弹劾东郭彩霞也就罢了,为何武将们也加入了弹劾东郭彩霞的行列?须知弹劾顶头上司,向来是官场的大忌。”
李霜说:“据微臣得来的消息,诸将是受了李婧婧的胁迫。李婧婧扬言:这次东郭彩霞铁定完蛋了,谁要是不弹劾东郭彩霞,等到她接替了东郭彩霞的大都督职位,一定会秋后算账!”
永乐帝素来是喜怒不形于色,此刻也是怒形于色:“这次东郭彩霞和高冰争斗,完全是李婧婧摇唇鼓舌、搬弄是非的结果!哼,她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能担负起都督天下兵马的重任吗?”
李霜不敢作声。
永乐帝挥了挥手,让李霜退下了。
由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加入了弹劾东郭彩霞的行列,东郭彩霞觉得老大没趣,索性深居简出,大部分的时间,都躲在了都督府的书房里,奋笔疾书。
曾经门庭若市的都督府,一时变得门可罗雀。
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东郭彩霞很快就会被罢官、下狱。
就连都督府的女兵、女仆、男佣,包括东郭彩霞的那些小公们,也不看好东郭彩霞,都产生了一种惶惶不可终日、大祸临头的感觉。
这样,无论是都督府的女兵、女仆、男佣,还是东郭彩霞的那些小公们,都对东郭彩霞也就失去了以前的敬畏。
甚至有一天夜里,东郭彩霞的一个小公喝醉了,竟然大着胆子,向东郭彩霞叫喊:“老婆,抱一个!”
那个小公这样叫喊,是有道理的:与东郭彩霞的“新婚之夜”,连东郭彩霞的一片衣角都没有碰到,一直耿耿于怀,此刻就发作了出来。
对于那个小公的叫喊,东郭彩霞装作没听见。
不过,唯有一个例外:都督府的管家鲍蕾,不仅对东郭彩霞依然保持着应有的恭敬,而且比以前更加勤快了。也正因为鲍蕾的苦苦支撑,都督府方能正常运转,没出什么乱子。
鲍蕾的忠诚和勤勉,东郭彩霞都看在了眼里。
有一天,东郭彩霞把鲍蕾叫到了面前,温言道:“这些天,辛苦你了!”
鲍蕾赔笑说:“为主子效劳,是应该的!”
东郭彩霞说:“俗话说:‘树倒猢狲散’,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既然如此,何不未雨绸缪?”
鲍蕾一愣,说:“主子的意思是……”
东郭彩霞说:“现在,满朝文武都在弹劾我,我被罢官乃至下狱,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你对我一片忠心,却受我连累,我于心何忍?”
说这些话的时候,东郭彩霞带有一种悲怆和苍凉,完全不是以前那种意气风发的模样。
鲍蕾脸色大变,说:“蒙主子知遇之恩,必将誓死相随!”
东郭彩霞轻轻一叹,说:“你能坚持到现在,已算是尽了主仆之情。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啊!”
说完,东郭彩霞拿起了早就准备好的一个锦囊,递向鲍蕾,恳切地说:“带着里面的三百颗宝石,逃走吧!”
鲍蕾没有接东郭彩霞手中的锦囊,言词铿锵地道:“我鲍蕾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却能在任何情况下,与主子患难与共!”
说完,鲍蕾转身就走。
看着鲍蕾远去的背影,东郭彩霞自言自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众人都认为:这一次,东郭彩霞难逃一劫,至少也要官位不保。
但是,诡异的是:永乐帝罢免东郭彩霞的旨意迟迟未下。而且,永乐帝没有任何理由,直接罢朝了。
……
蕴玉书局,是青凤国最大的书局,也是阴盛大陆的著名书局之一,具有良好的信誉。
东郭彩霞提着一个书包,走进了蕴玉书局的大门。
书局的老板姓羊,一下子就认出了东郭彩霞——因为作为青凤国的第一美女,东郭彩霞的这张脸是独一无二的,东郭彩霞或许可以伪装成别人,但是,别人绝对伪装不成东郭彩霞。
整座凤城的人,都知道了东郭彩霞和高冰争斗的事情。整座凤城的人,也都认为东郭彩霞必输无疑,因为她已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因此,乍见东郭彩霞,羊老板还认为东郭彩霞是来避难的,她苦着脸说:“大都督,我知道您现在已不是大都督了,但是,我还是这样称呼您。大都督保境安民,我向来敬仰,但是,小庙实在容纳不下您这尊大佛。”
东郭彩霞立即明白了羊老板的意思,她笑了,笑得很优雅,很迷人:“老板,你必须明白两点:第一,目前陛下还没有下诏罢我的官,我仍然是大都督;第二,要是将来我被罢了官,也决不会给你添麻烦。”
东郭彩霞这么说,羊老板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她给东郭彩霞倒了一杯茶,说:“大都督光临,有何贵干?”
“出书!”东郭彩霞从书包里取出一摞书稿,放在了羊老板的面前。
羊老板拿起了面前这部被称为《石头记》的书稿,初看漫不经心,渐渐地就沉迷其中了。
东郭彩霞汲着茶水,耐心地等着。
突然,羊老板拍案叫绝:“真乃天下第一奇文也!”她合上了书稿,一脸震惊地看着东郭彩霞:“大都督,此书真是字字珠矶啊!这是前十回,请问您一共写多少回?”
东郭彩霞淡淡地说:“一百二十回。”
羊老板闭上了眼睛,心中却是怦怦乱跳:“我要发大财了!我要发大财了!”以她的经验,此书一旦出版发行,必将洛阳纸贵,风靡全国甚至整个阴盛大陆。
强自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羊老板睁开了眼,声音情不自禁地在颤抖:“大都督,三七开怎样?”
东郭彩霞不动声色地问:“怎么个三七开?”
“直接以毛利计算,我得三,大都督得七。”说到这里,羊老板苦着脸,显出了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神武雄才的大都督啊,毛利三七开,相当于扣除成本的话,纯利润我仅得一成啊!”
“就这样吧。”东郭彩霞说:“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羊老板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说:“大都督请说!”
东郭彩霞说:“书不要说是我写的!署名嘛,就以‘雪芹居士’四字。”
羊老板的心中,犹如一块大石落了地,满口答应。
敲定了交稿、收款的一些细节,东郭彩霞气定神闲地走出了蕴玉书局,回到了都督府的书房。
这一次,东郭彩霞写下了一首《定风波》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郭彩霞认为:这首《定风波》的意境,完全是自己真实心态的写照!
东郭彩霞很淡定,有些人却不淡定了!
这些不淡定的人,其中就包括一些以“忠君爱国”自诩的官员,她们长跪于午门前请愿,恳请罢朝的永乐帝上朝。
当然了,最不淡定的人,当推高峰的胞姐、长义侯高冰了。
高冰原以为,只要文武百官皆弹劾东郭彩霞,永乐帝迫于压力,就得诛杀东郭彩霞。
岂料,尽管文武百官皆弹劾东郭彩霞了,永乐帝却迟迟不把东郭彩霞罢官、杀头,甚至直接罢朝了!
高冰很清楚:高峰是她的后台,是她的屏障和依靠。不到万不得已,她不希望高峰出场。
现在,与东郭彩霞的战局进入了胶着状态,高冰认为:高峰必须出场了!当然了,只要高峰出场,就能立刻锁定胜局!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