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我这样的人又能做些什么(1 / 1)十七u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济,乾坤殿。

御前侍卫拖着一名被廷杖打昏的大臣出了大殿。

“此人犯了什么罪?”说话的人一身墨色锦袍,踩着黑锦金纹的长靴,虽然北方九月的天已然开始转凉,但是放眼整个宫城也只有此一人早早披上了厚重的风氅。

“见过殿下。”殿门前站着北济皇帝的贴身内侍周达,“回殿下,那是御史台新上任的大夫,因帮着那些生事的士人说话惹怒了皇上。诶,这二十杖下来,怕是要丢半条命了。”

周达口中的殿下就是北济唯一一位被尊称殿下的人——长安王赵修钰,赵修钰与北济皇帝一母同胞,当年北济皇帝登上皇位后,不断铲除异己,本就兄弟不多的皇室就剩下这位长安王和一位公主了。

见长安王面若冰霜周达仿佛已经见怪不怪,依旧笑着说,“殿下这风大,不如您先移步后殿喝口茶?”

“不了。”说着,长安王已经迈开步子向殿内走去。

周达的徒弟怯怯问道,“师傅,您之前为何告诫徒儿不得近长安王的身?”

周达有些嫌恶小徒弟的多嘴,但又念着他是自己表亲且年纪还小,怕他日后冲撞了长安王,便呵斥着说道,“不该问的不要问,你只管记住你要是敢碰到长安王殿下半分,你这脑袋便要搬家了。”

走在前面的长安王在转身的时候余光看见周达训斥小徒弟,虽听不清说了什么,但想必还是那些告诫奴才们千万不要碰到自己的话,思及此,长安王眼眸中笼上一层清冷。

“臣弟参见皇兄。”长安王还没跪下去便被兄长小心翼翼地扶了起来。

“说了多少次,不准你跪。下不为例。”

长安王点了点头,走向一旁那把铺满了鹅毛软垫的椅子上,众所周知那是长安王专座。

殿内的一众大臣向长安王行礼,“诸位免礼吧。皇兄你们继续,臣弟在一旁听着就好。”

北济皇帝点了点头,又换上一副威严的面孔走到众臣面前,“刘卿,你怎么看?”

被叫到的礼部尚书刘志急忙跪下,颤颤巍巍地说道,“回皇上,老臣以为那些士人联名上书指责皇上抓捕飘渺山的江湖草莽一事实属有眼无珠,那些莽夫长期欺压百姓如今又与我北济作对,阻碍皇上一统天下,理应将其绳之以法。”

“这...”有大臣明显反对,但是想必是想起方才被打昏的御史大夫又将嘴边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刘尚书此言差矣。”

长安王看向那个站在最后,衣着四品官服的唯一一个敢再次出声反对之人。

“请皇上听老臣一言,这些上书士族大多自上陈国就是把控一方的大族,他们如此维护飘渺翟氏想必是对翟氏心存敬畏,当年翟门主的兄长乃是上陈大儒,如今北济士族有识之士都自称受其教诲,虽说这些士族如皇上所言迂腐不堪但毕竟有着百年根基,皇上虽有心打压但兹事体大还望皇上徐徐图之。”

“这个翟氏,都没落这么多年了还能让这些士族如此追捧,真是迂腐不堪。”北济皇帝出身禁军统领,一向对“百无一用是书生”深信不疑,很是看不起那些整日将风骨挂在嘴边的士人。

一旁的长安王收回视线,心想这朝堂之长除了趋炎附势和莽撞廉洁之人总算有个会说话的聪明人了。

“那依你之间如何应对啊?”

“回皇上,老臣拙见,不如暂缓出兵大翰,攘外必先安内。”

一众大臣又是一阵窃窃私语,长安王环顾四周,对皇帝说道,“臣弟觉得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北济军武立国早不是当年上陈那般附庸风雅,这些士族整日拿着朝廷的钱粮却整日风花雪月确实该改改这样的风气了。”

“此外,如今已是九月,一入冬北方戎狄就要侵犯我北济北境抢夺粮食,之前忙于与大翰对峙,今年不如咱们早做准备。”

“臣附议!”

北济皇帝本还有些犹豫,可是明显在长安王开口的时候眼神中多了几分信任,“那好,既然长安王提议有理,便暂且如此吧。高暕,你将具体事宜拟成折子递上来。”

“臣遵旨。”高暕看了眼自顾自饮茶的长安王,将头低了下去。

出了乾坤殿,大臣们三三两两围在高暕身边,多是些阿谀奉承之言,这位高大人显然招架得有些费力。

“殿下一向不问朝政,方才为何有意维护那位高大人?”长安王身边的近侍樊聪不解问道。

长安王收回视线,神情有些惆怅,“我这样的人又能做些什么,不过这朝堂乌烟瘴气多年难得看见一个聪明人,本王替他说话也是在帮北济。”

樊聪自知失言,“是属下冒犯,殿下切勿妄自菲薄。”

“无妨。”长安王依旧面若冰霜,只是随意拢了拢风氅,试图遮挡眼底的悲凉,自顾地上了那乘金顶软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