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完全成为皇帝的形状(1 / 1)墨守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完全成为皇帝的形状

朱标听到自己爹的话,显得有些惊疑。

“父皇,这……这他们协议也签了,海运执照也申请了。

又有这些罪证在父皇手中握着。

今日又斩了那赵德用,杀猴儆鸡。

这些人又怎么敢出尔反尔,弄出一些别的手段来?”

“标儿,不要被他们迷惑了。

这些人的胆子大着呢。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各种走私,使用各种手段欺瞒朝廷。

你相信不相信,这些人在海上杀人越货的勾当也没少干?

常言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咱现在开市舶司,又把税收这么高,很多人那都是对咱恨之入骨。

刚才在天界寺签了协议,表现的乖巧。

是因为咱攥住了他们的把柄。

咱当时就能要了他们的命,他们只得暂时服软。

但在接下来,离咱远了,这些人就会越想越气。

又觉得他们行了。

肯定会闹出一些幺蛾子来,不然,就不是他们的作风了。

关于钱财的战争,向来都很激烈,没有说一个回合就能定下来的。”

听到朱元璋这话,朱标想了想,觉得自己家父皇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那……父皇,这次……怎么不干脆把这些人,全部都给留下来?”

说出这话后,朱标就觉得得自己的嘴,有些太快了。

问的这个问题,多少有些蠢。

他已经想到了不少的可能,比如一下子把这么多人,给一网打尽。

士林的舆论特别不好。

一个弄不好,将会产生轩然大波。

对于自己家父皇的名声,也同样会有很大的影响。

毕竟自己家父皇,是昭告天下,邀请他们来天界寺一叙的。

结果来到这里后,却把他们全部给拿下了。

那还不得炸了锅?

父皇的名声,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今后再做一些事情了,必然会让很多人不再信任。

再比如,这些人着实太多,和那些官员们又不一样。

涉及到各行各业,靠着他们吃饭的人又特别的多。

要是一股脑,把他们都给拿了下来,一不留神就会在松江,苏州杭州等这些富庶之地,闹出极大的乱子。

还有就是,这些人里,也不全都是该杀之人。

父皇之前就曾说过,要鉴定敌友,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要努力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弄的少少的。

这又何尝不是父皇,鉴定敌友的一个方法?

父皇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

接下来怎么选择,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相信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人,经历了今天这次的事后,不会再胡闹。

将会服从朝廷管理,拥护市舶司。

这就是此番父皇召集他们前来的,一个很大的成果。

不至于让一些原本还有着些许良心,有药可救的人,被一同拿下。

当然,有了这一次的事情,这些海商们回去,如果还不知好歹继续闹幺蛾子。

那自己家父皇的接下来,对于这些人动起手来的时候,也越发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在各方面的舆论上面,都会站在上风,优势尽显。

“父皇,高!”

朱标对着朱元璋,竖起了竖大拇指。

朱元璋一看朱标的这个反应,就知道不用自己解释,自己家儿子,就将这些给想通了。

“哈哈,那肯定,你父皇必然高。

有几层楼那么高。

哈哈哈……”

被自己家的老大,竖起大拇指称赞,朱元璋心情那叫一个好。

哪里还有此前,在天界寺时,众商人眼中活阎王的模样?

“罗宣传使?”

快到宫中的时候,朱元璋回头望向了随侍在不远处,眯着眼睛的罗贯中。

“臣在。”

罗贯中连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这个时候的罗贯中,可以说已经完全变成了朱元璋的形状。

什么朱元璋残暴?什么朱元璋是个昏君,暴君。

什么应天狗都不去?

到了此时,罗贯中通通都将之给抛弃了。

并且,还非常的鄙夷。

乃至于是愤怒。

这般说皇帝的人,都该杀!

皇帝明明是再好不过的圣主明君,是雄才大略之主。

能和汉高,唐宗这些人相提并论的人物。

甚至于还能够超越他们。

却被一些奸邪小人如此污蔑,着实让人感到生气。

这等奸邪小人,都该千刀万剐!

“把今天的事儿,给写成文告,发在下一期的报纸上。

要在头版发行,也要多增加一些发行量。

除了京师之外,要多往松江,杭州,苏州这些地方发行。”

“臣遵旨。”

罗贯中闻言精神一振,立刻将之给应了下来。

又到了自己发挥才能,为皇帝效力,为大明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了!

自己没别的本事,只有手中笔如刀。

一刀刀砍向那些奸邪之人。

“来,试试这个东西。”

朱元璋望着罗贯中,笑眯眯的说着。

然后从袖子当中,摸出来了一个长约三四寸的小盒子,递给了罗贯中。

罗贯中愣了一下,忙推辞道:“陛下,臣不敢受赏。”

朱元璋道:“咱给你的,你便只管拿着,也不是什么大的赏赐。

你看看便知道。”

罗贯中闻言不再推辞,双手接过。

然后将之给打开。

看到了这匣子当中的是什么后,罗贯中心里面为之一暖。

这陛下当真是好陛下,当真是圣主明君!

连自己一个小小的宣传使眼疾的问题,都能注意到。

并且还给自己弄出叆叇镜。

叆叇镜这东西,在宋朝时就已出现。

罗贯中能够将之认出来,并不算稀奇。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叆叇镜,大多都是用手拿的。

到现在,已经有了架在鼻梁上的叆叇镜了。

“陛下挂念,臣不胜感激。

就是……就是臣眼疾的问题,和一般人不一样。

这叆叇镜,对臣没什么用处,反而还容易越发看不清。”

朱元璋一听罗贯中的话,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毕竟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的情况,都是老眼昏,也就是所谓的远视。

像罗贯中这等近视的也有,但是不多。

传统的叆叇镜,都是针对远视的,却不针对近视。

所以罗贯中才会说此言。

“这个和那个不一样,罗宣传带上试一试就知道了。”

罗贯中闻言,忍住心中的一些期待,还有诸多的好奇。

把这叆叇镜从匣子里面,小心的取出。

然后戴在眼上。

“咦?”

往远处一瞧,顿时惊讶出声,眉毛都飞了起来。

居然……居然这般清晰?

世界这般的明亮!

他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看到这般明晰的世界了。

再低头看看,随身所携带的本本,只见字迹清晰,一个个映入眼帘。

根本不用眯着眼凑到近前,这些字,就都能看得很清楚。

顿时又惊又喜,禁不住流出眼泪了。

心情激荡之下,对着朱元璋叩首于地。

“臣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看到罗贯中的这副反应,还是满意的。

“罗先生起来吧,别这样,不过是一个小玩意而已。”

“陛下,这可不是个小玩意儿。

这对于臣而言,是再好、再珍贵不过的东西。

臣叩谢陛下天恩,陛下恩德,臣真不知道该如何来报答。

今后必将肝脑涂地,披肝沥胆,为陛下驱使。

以死相报。”

听到罗贯中的话,朱元璋笑了:“咱才舍不得让你死,你要在接下来好好的工作。

多写出一些好的文稿,一些,就是对咱最大的回报。

咱就非常满意。”

朱元璋笑着对于罗贯中说道。

果然,送礼也是一门大学问,需要好好对症下药。

就比如现在,自己让兵杖局的人,好好的弄了一副眼镜,一下子就让罗贯中对自己越发的忠诚。

看看罗贯中,感动的稀里哗啦,恨不得为自己上刀山下火海的样子。

朱元璋心里面就特别的满意。

罗贯中是个人才,原本的时候,朱元璋就知道罗贯中写小说很厉害。

三国演义也是真经典。

里面的有一些桥段,简直是爽文的模板。

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舌战群儒,单刀赴会等等。

想想就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但是让罗贯中当了宣传使,主抓报纸之后,朱元璋才发现老罗不仅仅小说写得好。

写新闻也同样是一绝。

不愧是握笔杆子的人,就是不一样。

尤其是在自己就一些事情,给他进行了一些沟通交流。

如震惊体,如春秋笔法等后世新闻常见的一些经典手法之后,罗贯中在这上面,就越发的炉火纯青。

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最厉害的笔杆子。

这样的一个人才,朱元璋自然而然是要优待的。

弄个近视镜出来,那再好不过。

不仅仅解决了罗贯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能让罗贯中在接下来,更好的写小说,写新闻,为自己做事。

这是一个双赢。

同时,朱元璋这边也决定,今后把玻璃弄出来,要多多的往眼镜上面发展。

尤其是近视镜。

如今给罗贯中的这副眼镜,是用纯色水晶打磨而成,费也挺高。

今后玻璃弄好,要在这上面多进行一些研究,做出更好的近视镜。

还可以让人开上专门的眼镜店。

一来能赚些钱,二来也能好好的解决一下,那深受近视困扰之人的烦恼。

随着读书率越来越高,今后大明这边出现近视的人,也越来越多。

把近视镜给弄出来,并推广开,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了,三国演义你写的如何了?

什么时候能完稿?可别影响了在报纸上面的连载。”

朱元璋望着罗贯中出声询问。

如今,随着报纸的不断发行,水浒传也已经是连载过半了。

按照目前的速度和剩下的内容来看,大约还再有个半年的时间了,就差不多连载完毕。

为了报纸的销量,尤其是报纸的影响力。

朱元璋这边,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多多关心一下。

“回禀陛下,基本上已经完稿了。

除了一些细节等上面,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整,其余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

肯定不会耽误,在报纸上面连载。”

听到罗贯中的话,朱元璋放下心来,不耽搁连载就行。

“你老师的水浒传,咱也让人开始印刷,准备在今后装订成册了。

后面会在各个书店进行售卖。

扣除印刷以及运营成本等费用后,剩下的利润,五五分成。

今后这些稿费,就交由你来处置。

想来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水浒传如今在报纸上面打开了名声,流畅度已经很广了。

热度经久不衰。

每一期的大明日报刊登出来后,水浒传都会弄起很大的热度。

很多人都在谈论。

可以说京师附近这一大片,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了。

那就是凡有水井处,皆听水浒传。

有很多的说书人,抓住机会,开始在茶楼酒肆等人多热闹的地方,去说水浒传。

武松打虎,王婆潘金莲西门庆,以及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还有飞云浦等,这些都成为了无数人津津乐道的桥段。

甚至于还有一些,将之给弄成了杂剧,进行表演。

热度很高。

那么,将水浒传给印成书,发行售卖,肯定也能够赚上一波。

这个钱交给罗贯中,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至于老罗如何处置,是自己留下,还是全给他老师的家人。

或者是自己留下一部分,一部分给老师的家人,自己就不管了。

听到朱元璋这话,罗贯中脸上露出笑容。

“臣替臣老师的家人,感谢陛下隆恩!

能得遇陛下。着实是臣,也是臣老师家人最大的幸运。”

这话,罗贯中说的是特别诚恳,发自肺腑。

自从青田先生给自己来了信,而自己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来到京师这边后。

自己的日子,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不仅仅超额完成了老师的遗愿,而且还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自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现在到了哪里,谁不尊敬的喊自己一声罗宣传使?

就算是丞相胡惟庸,面对自己时也同样是客客气气,从不托大。

罗贯中知道,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如今深受皇帝信任,是很多人眼中的,皇帝跟前的大红人。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所负责的报纸。

如今影响力越来越大。

很多人都怕自己今后发行报纸时,突然之间会对某某人进行一个点评。

或者是编写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弄上去。

以如今报纸流传之广,绝对是在短短时间里,就名声远扬。

而这些,都是陛下给自己的。

如今陛下,还要替你自己的老师刊印小说,进行售卖。

同时还要支付稿费。

这如何不让他感到欣喜?

他当场就决定了,今后这些书所获得的稿费,必然全部都给自己老师的家人。

老师的家人,过的也挺清贫。

自己如今,有了这一份正经的差事,钱财足够用了。

况且,再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自己这边便也要在报纸上连载,自己写的三国演义了。

有老师的水浒传在前面打样,今后自己的三国演义,肯定也能够卖书赚钱。

不差这一会儿。

朱元璋想了想道:“这样吧,等到过完年就开始印刷。

把水浒传装订成册开始售卖。

咱新建一个大明出版社,让来负责刊印,发售,隶属宣传司。”

文化软实力,如今是越来越显著。

除了新闻之外,也应当由国家出面,弄出一些积极向上的小说,文集等进行售卖。

这是有官方标准的。

如此做,同样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

罗贯中领旨谢恩。

朱元璋又道:“今后的水浒传,各个书店需售卖正版,不得私自刊印售卖。

私自刊印售卖者,需没收非法收入。

还要按照情节轻重,进行议罪。

那些私人出版商,想要刊印售卖,需征询国大明出版社,获得授权才可以。

并且要支付大明出版社,以及原作者相应的钱财。”

产权保护的意识必须要提高。

不然写书的人,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劳动成果被人拿去大卖特卖。

这些人赚的盆满钵满,作者从中分不到一点。

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利于作者的作积极性。

当然,这同样也是为了对出版发行的东西,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

除了这些外,也是朱元璋为了今后一些发明的推广,以及激发发明之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所进行的一个试水。

今后的大明,在他的积极推动之下,必然是要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各种科学发明这些,也必然会更多的出现。

并且投入到实用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弄知识产权,对发明者进行一定的奖励。

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让大明的发明创造,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罗贯中将之应下,然后显得有些迟疑的望着朱元璋道:

“陛下,这水浒传只连载了一半多。

现在就进行刊印卖书的话,是不是……是不是有些早?”

朱元璋闻言笑了,这罗贯中还是个实诚人,

当下便道:“罗宣传使,有些事儿,就该趁着有热度的时候做,才是最好做的。

而且,咱们这边也没必要,非得刊印一整本。

咱们可以把水浒传,分成上下部嘛。

先刊印上半部,然后再刊印下半部。

分开来刊印不就行了?”

分成上下部来售卖,有不少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趁着热度,先卖出一部分。

另外一方面,若是上半部销售不好,那么到了下部时,就可以不印,或者是少印。

沉没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

嗯?!

分成上下两部。

罗贯中听了朱元璋的话,眼睛顿时就亮了。

还得是陛下啊!

就是不一般。

各种东西,都是一套一套的。

这可当真是一个天才般的想法!

陛下真是一个赚钱小能手。

商业奇才!

各种东西那都是信手拈来,真不愧是陛下!

要过饭,当过和尚的人,这般厉害的吗?

罗贯中对于朱元璋的敬佩之情,如同江水一般滔滔不绝。

同时更相信了那句话,成功的人往往在很多别的地方,也容易取得一些成就。

就比如陛下,就算是没有当上皇帝,凭借着他表现出来的种种,做别的事,也同样会出人头地。

最起码不会被贫穷所困扰。

这份赚钱的能力,简直是绝了。

金点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往外冒。

交代了罗贯中这些事后,朱元璋就一路回到皇宫。

罗贯中则忍住心中的激动,一路飞快的赶回到了宣传司。

坐在自己的值房,开始伏案写作。

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一个个漂亮的字跃然纸上……

……

朱元璋返回到武英殿后,很快就让人把丞相胡惟庸给喊了过来。

说了市舶司设立的一些事情。

交代了一些具体的事儿,让胡惟庸接下来去做。

在一些必要的事情上,要给市舶司的设立,开方便之门。

一切从简,从快办理。

胡惟庸自然而然,将之给一一应下。

他已经知道了,皇帝今日在天界寺那边,所干出来的一些事。

在为皇帝的强势手段,感到震动,觉得不愧是皇帝的同时。

对于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越发的期待起来。

皇帝这次在天界寺,和这些人见面。

看起来是大杀四方,给人的感觉是威风凛凛。

但是依照他对这些商人们的了解。

这次的事儿,绝对不会就这般轻易结束。

接下来,这些商人们不会坐以待毙。

肯定会用出各种手段进行还击。

皇帝若是觉得现在,已经稳操胜券,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反正总而言之,越乱越好。

他想要看到,接下来皇帝吃瘪。

最好把皇帝给整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

市舶司也推行不下去,这才有意思。

想来那个时候,朱元璋这个不当人,处处坑害自己的皇帝,心情会特别的好受吧?

“胡相,快到年关了,中书省,还有各部的考成这些,弄得怎么样了?”

说了一些市舶司的事情之后,朱元璋望着胡惟庸出声询问。

考成法是今年,他力主推行的。

针对京官,以及京师附近几个府来进行。

这是让官员们勤于政务,对官员们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自然不可能吩咐下去后,就不闻不问了。

必须要将之落实下来。

不断完善,将之给推广开,今后形成定制……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