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
造反二字一说出口,令的场面一下子就寂静了下来。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忍不住心头为之猛的一颤。
哪怕他们在此之前,心里面都对朱元璋干出来的事儿,多有不满。
很多人都恨不得,把朱元璋给千刀万剐了。
可此时听到这李三石所说出来的话,还是被惊呆了。
造反?
这话可不能乱说!
这也是他们在此之前,所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词儿。
太严重了!
这可是造反啊!
历朝历代,造反可都是大事?
而官府对于造反,那也从来都是没有丝毫的容忍。
对于造反的人,向来都是重拳出击。
当然,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宋朝除外。
尤其是现在大明刚刚成立,兵马正盛。
如今的皇帝,还是开国皇帝,就是当初最大的造反头子。
论起造反,以及对付造反,绝对非常的有一招。
结果现在,李三石却说要造反。
这简直像是开玩笑一样。
想想就让人觉得为之恐慌,又觉得非常的荒诞,不切合实际。
怎么能造反呢?
在朱洪武还在的时候造反,这不是妥妥的厕所里面打灯笼,找屎吗?
“这……这三石公,只怕……有些不太妥当吧?
这事儿一旦干了,我等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有人忍不住小声说道,声音也都带着一些结巴。
有被李三石所说的话给吓到。
这话一出口,不少人都纷纷点头,表达出来了同样的意思。
他们这些人,对于朱元璋有着诸多不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不当人,把税收的是太高太高了。
高到了一个特别离谱,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程度。
这个时候他们心中所想,乃是想要和朱元璋好好的讨价还价一番。
是为了多赚一些钱财。
可现在,李三石给出来的这个办法,哪里是想要和朱元璋讨价还价?
分明就是直接奔着找死去了。
不仅是找死,而且还是要九族的那种。
钱财虽然重要,但也要有命才行。
此时他们稍微这么一想,就能够想到虞山公那死不瞑目的脑袋。
带给他们的震撼,别提有多大。
生怕会走了虞山公的路。
被朱洪武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武德的给直接弄死。
虞山公不过是讨价还价一番,就被朱元璋给直接咔嚓了。
他们要是造反,那下场绝对不会比虞山公好到哪里去。
只会比虞山公更加的凄惨。
李三石把众人的反应收在眼里。
笑了笑道:“诸位,不是说咱们要造反,而是说要让底下的那些泥腿子们造反。
咱们不出面,隐藏在背后。
皇帝那边就算是不满,也是对这些泥腿的不满。
就算想要杀人,一样会拿这些泥腿们开刀,不会落到咱们头上来。”
听到李三石这话,刚才还有不少担忧的人,眼中露出了光彩,心中担忧放下不少。
忍住加快的心跳,望着李三石道:“三石公,此言何解?
其余众人,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李三石,这个杭州那边的大商人。
想要听听他有什么高明的路数。
李三石笑着,说出了他的具体谋划……
在他的声音落下后,这里又一次陷入到了沉寂之中。
显然众人又在这里开始思索,李三石的话,有没有什么可行性。
“三石公,这……这好是好,按照三石公的办法,我们这些人都能够完美的隐藏于幕后。
不被皇帝所牵扯。
可是……造反这事,历来不为官府所容忍。
皇帝要是真的在这上面不讲理,想要大杀四方,我们又该如何?
只怕……并不太好办。”
这话说出口,在场的众人不少都缓缓点头。
很显然诸多人都有这个担忧。
不过和一开始时,李三石提及造反,众人下意识的拒绝相比。
态度上面,已经有了太大的转变了。
这些人,其实很多都已经被李三石所说的办法,给说服了。
就是还有最后的一点担忧没有消退。
李三石知道,还差一点火候。
当下便笑着开口道:“这事儿好办,你们都想的有些太多。
太过于担忧了。
其实咱们这些人是很安全的,朱元璋绝对不敢真的对咱们怎么样。
听到李三石如此说,众人精神一振,纷纷望向了李三石。
等着李三石继续说。
“别看朱洪武在这一次的事情上,特别的强势。
对于我们这些人,也特别的不客气,喊打喊杀,根本不把咱们当人看。
一言不合,就要大开杀戒的样子。
可这些,都是朱洪武做出来的假象。
是其外强中干的表现。
想想看,依照朱洪武的强势性格,以及那眼高于顶的模样,又怎么可能,会亲自来接见我等这些商人。
而且,还事先知道,咱们是走私的商人。
可是这些事儿,朱洪武就是做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洪武如此做,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咱们这些人,在朱洪武那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是不能轻易取代的。
想想看,咱们这些人涉及了多少的行业?
说一句江南这边的众多行业,都被我等所控制也不为过。
朱洪武想要开展市舶司,不是他一句话就行的。
还需要有诸多的人支持。
需要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听从朱洪武的命令。
离开了咱们,这事儿朱洪武他办不成。
所以咱们这边,只要隐藏的够好,在这件事上别轻易的被朱洪武,抓到切实的把柄,
那么朱洪武就算是知道是咱们干的,也只能干生气,而不敢真的对咱们怎么样。
他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市舶司去赚钱。
而不是要对我等大开杀戒。
这点要弄清楚。
分清了这点儿,那接下来的很多事,也就比较明了了。
咱们这些人,涉及的东西很多。
纵然是朱洪武,也同样不敢轻易的招惹咱们。
更不敢和咱们整个行业为敌。
也不可能把咱们全部都给取代。
一旦如此做,江南这边的,可就要彻底的炸锅了。
当年还是乱世,朱洪武灭了张士诚,对于咱们江南的众多商人,文人等有多么的愤恨,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在那种情况之下,朱洪武又做了什么事儿?
没有大开杀戒,也没敢把咱们都给真的怎么样。
无非就是把沈家,陆家等一些比较显眼的人,给从苏州等地弄到了中都那里,去填充中都。
剩下的人,还不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日子过得依旧很是舒畅。
甚至有不少的人家,在朱洪武建立大明后,反而过得更好了。
现在可不是乱世。
没有哪个人愿意,把他亲手打造的太平,给撕扯个粉碎。
一旦安定下来后,就很难再下定决心,让其变得混乱。
乱世之时,朱洪武尚且不敢做的事儿。
而今到了天下太平时,朱洪武又岂能下定决心如此做?
所以说,朱洪武这个时候做出如此姿态,就是为了吓唬住我们,让我们不敢反抗。
一旦我们不敢反抗,被朱洪武给吓唬住了。
那接下来,事情也就糟了。
朱洪武的奸计将会得逞。
我们这些人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是眼前的利益。
还有子孙后代们的利益。
而我们一旦奋起反击,让朱洪武见识到了我们的力量,尤其是江南这等富庶之地,开始乱了起来后。
朱洪武绝对会慌,态度绝对不敢再继续强硬。
江南这里,如今可谓是财赋重地。
少了江南这里的财富,很多事儿朱洪武都办不成。
咱们只要操作的好,这一记,就会打到朱洪武的肺管子上。
让其无比的难受。
在见识到了我们的力量,见识到了反抗的有多强烈之后,朱洪武很快就会认清一个现实。
明白咱们这些人是不好惹的。
明白他的这个做法是行不通的。
不说让朱洪武不再建立市舶司。
但最起码能让朱洪武这家伙,不敢再把税收到十税六。
要重新把商税,降到三十税一上去。
最起码也得十五税一。
如此,事情也就算是成了。”
听到李三石这样的一番诉说,在场众人不再言语。
都陷入到了思索之中。
如此过了一阵后,有人缓缓点头。
“三石公此言是正论。
朱洪武确确实实,不敢真的对咱们太过于强。
不然依照朱洪武的性格,都已经从吴祯吴良兄弟那里,翻出来了那样多的账本。
涉及到了咱们当中的那么多人。
也不可能只对虞山公动手,杀了他一个。
而放过我等这么多的人。
要知道,之前空印案的时候,那么多官员,朱洪武说杀都就杀了。
没有任何的客气。
这恰恰说明了,咱们身份地位特殊,以及朱洪武对咱们的忌惮。”
有人点了头,开始赞同李三石的看法。
“我也觉得三石公说的很对,若非三石公所言,我等这次只怕要被朱洪武这狗东西干出来的事儿,给吓唬住了。
会同意这狗东西,那过分的做法。
真要如此,那损失就大了。”
“还得是三石公!”
众人纷纷开口,在这里称赞起李三石来。
李三石听到众人所言,见到众人态度转变,脸上露出笑容来。
朱元璋如此做,不把他们这些人当人。
他心中异常愤恨。
却也知道,不是他这么一个小商人,所能左右的。
但若是大家伙在这事情上,能亲心协力,那就可以和朱洪武掰掰腕子。
并让朱洪武低头。
就算是皇帝又能如何?
“诸位,都记好了,回去之后,就按照咱们所言行事。
这次的事儿,关系到我们所有人。
需要我们所有的人都团结一心。
可万万不能在这的时候,出现什么龃龉。
这是咱们最后一击了!
若这一次,让朱洪武这狗东西,真把事儿给办成了。
那今后咱们以及咱们的子孙,就任人宰割吧!
想要过回之前的逍遥日子,根本就不可能。”
半日之后,李三石望着众人,着重提醒。
到了现在,他们已经把诸多的事儿商议好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不会如此。
肯定会听李三石所言,要在这次的事情上来个破釜沉舟,和朱洪武好好的做上一场。
众人陆续散去,等到送走最后一个人,李三石也带着从人,离开京师,返回杭州去。
面上满是阴冷和嘲弄。
朱元璋不当人,接下来就让他好好的再见识一下,商人们的力量吧!
虽然朱元璋当了皇帝,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他朱元璋想要怎么着就怎么着,说了全算!
……
武英殿内,朱元璋将手中拿着的密报放了下去。
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就知道这些人不会太老实。
会在接下来,搞出一些幺蛾子。
现在看来,自己所想果然不错。
那就在接下来,看一看到底谁的手段更高明。
真觉他们能够汇集那么多就能胁迫自己,让自己低头了?
当真是笑话!
上辈子不知道江南这边到底有多赚钱,海外又有多大财富也就算了。
现在知道了,又见到了大明两百多年,江南这里的商人是怎么干的。
他这里要是还任由这些人在这里跳,不把事给办成了,他这个皇帝就别当了!
也白瞎了有这一份神奇经历。
将这份密报收回到匣子里放好,又处理了一会儿奏章,便走出了武英殿。
如今,他做事的理念,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再想着,把所有的权柄都给握在手里。
而是抓大放小。
该适当放权的时候,也适当放权。
但是,那些重要的事,必须抓在手里。
进行了这样的一番调整之后,他现在已经没有那般辛劳了。
而今临近年关,考成也越来越近。
他这里有必要,先到外面去转悠一番。
看看把事办的怎么样了。
身为皇帝,也不能只坐于武英殿之中办公,不到外面去走一走。
不然很容易就会被人所蒙蔽,不知道真正情况。
之所以会到翰林院,是因为翰林院离朱元璋这里比较近。
而简化字这个事儿,也在翰林院里做,主要由翰林学士来负责。
翰林院从唐朝设立之初,便是一个很清贵的所在。
随着后续的不断演进,翰林院的翰林们,地位越来越高了。
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在士人当中深受尊重。
可以说是士林当中,地位最高的一批人了。
尤其是到自己大明后期,内阁出现,翰林学士的含金量还在不断的上升。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只这一句话,就道尽了翰林院的特殊地位。
没有几个人愿意得罪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地位清贵,距离皇帝又近。
别看很多职位不高,可职权却不小。
特别是还不知道,今后哪个翰林学士能入阁,成为阁臣。
那就更加的不能得罪了。
“标儿,咱爷俩去转转。
处理奏章半个时辰,就要站起来转转,多活动活动。
往远处看看。
得养好个好身体,身体养好了,才能干更多的事儿。
政务太多,也不能一直急于求成。”
往翰林院那边走的路上,朱元璋对朱标如此说着。
大讲养生之道。
把朱标给听的一愣一愣的。
那种特殊的感觉又来了。
自己家父皇,变得是真不少。
这等话,居然能从一向干起活来,特别拼命的父皇嘴里面说出来?
哪怕是今年以来,他已经听到了不少相似的言论。
可此时,心中还是出现了诸多异样的感受。
“父皇,孩儿记住了。”
朱标认真点头应下。
话说,这最近一年以来,自己家父皇确确实实,没有再像之前那般拼。
时常让自己也休息一下。
而且,还每隔个一两个月,就让太医对母后,自己,还有雄英等人,进行一个检查。
该休息就要休息,该调养就调养。
父皇带头放松后,自己身上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
朱标明显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往很容易就犯困,或者容易生一些小病。
可到了现在,却没了这种感受。
……
三声净鞭响起,翰林院这边的人,都是不由的为之愕然。
而后就慌忙前去迎接,一阵儿的鸡飞狗跳。
却一看到皇帝带着太子,已经走了进来。
忙行礼问安。
许多人心里面都特别的忐忑,有被皇帝的突如其来的举动,给整懵掉。
话说,这当下属的最怕的,就是上级下来检查。
更怕的则是不进行任何通知,就进就过来检查。
简直能要人老命。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上级,直接就是皇帝来检查了,心里面自然忐忑。
他们知道,如今的皇帝不按常理出牌,而且最近一年里,没事了就喜欢从武英殿中走出。
抽空到外面转悠转悠。
但是,每一次去的都是火器营。
还没往别的地方去过。
所以很多人,也并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上。
不觉得皇帝会来他们这里。
哪能想到,现在皇帝突然间就带着太子来了。
这个惊喜,也着实有些大。
把翰林院里的这些人,一个个整的都很懵。。
“陛下,您不忙了?”
宋濂对于朱元璋行礼之后,说声询问。
而朱标则来到宋濂身边,伸手搀扶着宋濂。
这让宋濂十分的受用。
很多事情,哪怕是大儒,也同样难以免俗。
比如在人情世故等于一些事情上,便是如此。
虽然宋濂能够感觉到,最近一年,太子朱标在一些事情上,也逐渐的有了不少变化。
没有之前那般仁善。
似乎受朱元璋这个皇帝的影响,越来越重了。
但是此时,能被太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还是翰林院一众下属的面如此对待。
心里要是不美,那才是怪事儿。
“哈哈,咱处理完公务没什么事做,就出来活动一下筋骨。
顺便来翰林院这里,看看简化字弄的如何了。”
您这个没事干可不打紧,把大家给吓的不轻。
有翰林院的人,在心里面默默吐槽。
“回禀陛下,简体字的事,已经进度过半了。
到了此时,已经确定了一千七百三十一个简化字了。
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别的字也给定下。”
提及这事儿时,宋濂的声音都不由的提高了不少。
虽然这简化字,当初定下之时,他不情不愿。
但既然已经在那个时候,同意了皇帝的做法。
那他宋濂在做这件事时,肯定是要尽心尽责。
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皇帝这边,已经明确的提了出来。
要先把简化字给弄成了,接下来才能修洪武字典,修洪武大典,而后才是图书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这边只能是努力的干活。
朱元璋点头道:“那就先看看简化字。
哦,对了,再顺便把翰林院的考勤表拿来,让咱看一看。
临近年关了,咱刚好把翰林院这里的考成给处理一下。”
这话说出来后,令的在场无数人心里面为之一紧。
果然,朱元璋上门没什么好事。
并非是如同他所说的那般,关心一下简化字。
主要是奔着考成来的!
考成法推行以后,表现的好的人,心里面自然乐意。
这是一个在皇帝跟前,出风头的好机会。
可一些自知考成不怎么行的人,就比较忐忑了。
不过这些人虽然慌,却又没有那么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翰林院里,并非是垫底的。
翰林苑这里,还有一个神人存在。
有张世玉在,他们这些人就不会太差。
皇帝也不会太过于为难他们。
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也有不少人在心里面,不断的感谢张世玉。
这着实是一个好人!
没这么一个人,他们这次心情绝对要紧张上十倍。
且看皇帝接下来,见到了张世玉的考成后,会是个什么反应吧!
有人前去取考成表,宋濂和翰林院里面的一些人,陪着皇帝走到室内去看简化字。
朱元璋一一去看,发现绝大部分简化字,都和他后世所熟悉的一模一样。
但也有少数几个有些差距。
不过他在这上面,倒也没有太纠结。
既然放权让宋濂他们做了,那只要不太过分就可以。
他尊重他们的选择。
然后,开始看起那剩下的,没有简化的字。
“陛下,有些字儿不太好简化。
比如这几个,臣就有些拿捏不准,不知道该怎么简化才比较合适。
也有人主张,干脆这几个不简化算了。”
朱元璋看着这几个字,摇了摇头道:
“也是需要简化的,不然太复杂。
咱觉得,把它写成这样就挺不错。”
朱元璋说着要去取笔,宋濂忙亲手取来。
朱元璋接过,写了起来。
很快,便有几个熟悉的简体字,出现在宋典等人眼前。
宋濂等人对照着繁体字,再看看这几个简体字。
片刻后,有人禁不住为之动容。
皇帝提笔就写,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思索,就写出来的简化字,居然还不是胡乱写的?
还挺符合六书法。
挺形象,也要简洁的多。
这大大的出乎他们的预料!
连他们都感到棘手,一时之间没想到该怎么简化的字,皇帝瞬间就可以解决了?
这……到底是皇帝学究天人,还是说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早有准备,已经暗中做了不少的努力?
见到众人的神色,朱元璋暗自笑笑。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可掌握着一套,后代的精英文化者们,精挑细选弄出来的简体字。
这个时候,不过是把现代的一些,给拿出来用而已。
也是在这个时候,取翰林院考成表的人走了过来。
朱元璋抬眼看来,包括宋濂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禁不住一颗心随之悬起……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