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没白来,真没白来!
排在最上面的,自然是考成合格之人。
宋濂这个翰林院当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人,同时也是翰林院的一把手。
考成自然没的说。
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却从不缺勤。
该办的事儿,也一样没落下。
甚至于在自己提出来编撰字典,洪武大典等东西之后。
宋濂这个将近七十岁的人,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态。
没事了还熬夜。
果然,七十岁的年轻人,正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好年纪。
翰林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和之前相比,也是高上了很多。
朱元璋只觉得,现代这趟神奇的旅程,自己没有白来。
不然上哪里能找这么好的办法,来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干活,奋发向上,为大明变好而发光发热呢?
没白来,真的没白来。
上辈子的时候,他这个皇帝就带头卷,也要让底下的人跟着卷。
但是只靠自己带头还不行,没有相应的制度,事情就不好办。
现在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在带头卷,又有了这么一个制度出来。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如此向后翻看了一会儿后,朱元璋的好心情,逐渐的没了。
前面都是考成合格的。
可到了这后面,就已经出现了考成不合格之人。
越往后面越差。
由自己这个皇帝带头卷,又弄了这么一个考成制度出来。
还有相应的绩效奖金,用来发放。
多重动作之下,尚且还有考核不合格之人。
那上辈子浑水摸鱼,消极怠工之辈有多少,可想而知。
一想到这些人,领着自己开出的俸禄,还不好好干活,浑水摸鱼,带薪蹲厕所。
朱元璋心里,就老大不得劲儿。
当朱元璋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时,这种感觉,直接就来到了顶峰。
眼睛都瞪得有些大,忍不住再次瞅了瞅。
伸手在上面一个一个的数。
一百零三天!
自己没有看错,居然真缺勤了一百零三天!
不仅缺了勤,工作进度,也还从来没有一个能按时完成的。
分给他的任务到现在为止,完成的不到三分之一。
而且按照考勤表上的记录来看,这三分之一,还都是后面赶工赶出来的。
如今眼瞅着就到了年关,还有这么多的工作没有做。
又怎么能完得成?
这它娘的!
朱元璋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自己三令五申,要勤政,不能怠政,又弄了考成法,今年搞出来了这么大的动静。
结果这个叫做张世玉的人,却还敢整这么一手出来。
这以往没有考成,这家伙又把事情干的有多过分?
这是自己大明,反内卷的第一人?
果然,这众多的官员,都把元朝的坏习气给带了过来。
哪怕是自己这么一个,在历史上都极其出名的勤政、且杀官如割草的皇帝在。
这些人都还是胆大包天,肆意妄为。
当真过分!
“这张世玉呢?在哪里?”
朱元璋出声询问?
看到朱元璋的神色变化,就已经知道事情绝对好不了的宋濂,连忙开口道:
“陛下,这……这人今日没在翰林院,臣已经让人赶紧去找了。”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翰林院的众人,全都是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但是不少人心里面,已经乐开了。
那些勤政的人,对于张世玉的这些行为,早就已经极其厌烦。
看不惯。
如今正好撞到了皇帝的手里,今天看到张世玉倒霉,那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儿。
有考成不太好的人,也同样在心里面感念着张世玉。
若非有张世玉这么一个神人,在前面顶着,皇帝的怒火,很有可能会倾泻到他们头上。
但现在,有了这么一个神人在,就算是他们的考成没有完成。
但和张世玉比起来,也不知道要好到了哪里去!
不在翰林院?
朱元璋的眉毛拧了起来。
都已经临近年关了,工作进度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结果这个时候,都还不在翰林院?
这是想要干什么?
这是欺负自己的刀不利吗?
还是觉得自己太好说话了?
“哪里去了?这人缺勤缺那么多,平日里都在干些什么?”
朱元璋的声音里,毫不掩饰他的愤怒。
“回禀陛下,这张世玉此人,时长告病假。
不过……不过此人,大多时候不是真有病。
而是干别的事情去了。
据臣所知,此人热衷于讲学,下棋。
每日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要么是在和人下棋,要么便是去讲学了。”
宋濂直接把他所知道的,张世玉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的说给了朱元璋听。
摊上张世玉这么一个下属,宋濂也同样是觉得倒霉。
对于这么一个人,他也早就看不惯了。
这个时候被皇帝给碰到了,最好不过。
“宋先生,这张世玉如此作为,你就不管吗?”
朱元璋很气,在现代,他见过很多摸鱼的人。
不过,很多能把本职工作,给糊弄的差不多。
结果这家伙倒好,本职工作都不干了。
就它娘的成天去讲学下棋。
这算什么玩意儿?
连带着对宋濂说话之时,声音都变得不再客气。
宋濂见此,暗叫一声苦。
自己果然被这家伙给连累了。
“陛下,臣曾多次对其进行警告。
可此人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他的病假,臣这边就批了两次。
至于剩下的,都是他请了假,臣这里不批。
但此人却不管这些。
不管臣批不批,他只要递了假条,就会不再前来。
想走就走。
臣对此等人,也同样格外生气。
只是……只是也有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陛下之前也说了,考成不合格者,最多不过是少一些俸禄。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才会罢黜。
臣一时间也想不到太好的处罚…”
提起这人,宋濂都觉得满心无奈。
面对这种死猪怕开水烫的滚刀肉,他这个当代大儒,都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在这一件事情上多言。
而是接着在这里翻看考成表。
有让人不顺心的,就有让人顺心的。
比如名叫丁亮的翰林院待诏,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
却让人非常顺心。
官职小,但是活是真的没少干,
从开始施行考成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一天缺勤。
分配给他的工作,也老早就做完。
而且还次次都是优。
这也就算了,除此之外,他还额外做了很多,本不该他做的工作。
做的事儿,一个人能抵上正常的三个人。
并且每一个都完成的很好。
“丁亮在哪里?”
朱元璋望着宋濂询问。
态度和问起张世玉时,有着天壤之别。
“丁待诏,陛下召你。”
宋濂声音落下,很快就从屋外走进来了一个人。
很年轻,也就三十五岁上下。
“臣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丁亮进来之后,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
“哈哈,丁爱卿,上前来,让咱好好的看看。”
丁亮闻言走上前来。
“你是怎么做的,怎么能做这么多,这般好?”
“回陛下,臣不过是尽了臣的一些本分而已,做了臣分内之事。
也没有怎么做,就是每日里按时来做。
每次臣该做的事儿下来后,就立刻着手去做,不拖沓。
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做着,事情便做完了。
臣的事情做完了,也不能闲着。
拿着陛下的俸禄,自然要为君分忧。
做些份内之事。
所以臣便主动找些事儿做。”
“你做这么多,累不累?”
朱元璋愈发的高兴,脸上的笑容不加掩饰。
“不累,陛下日理万机,整个天下都在陛下肩上担着,陛下尚且不累。
臣这等微末小官,不过是做了一些最为平常的事儿。
又怎么会累?更不敢言累。”
“好好。”
朱元璋闻言,脸上笑容更盛。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我大明的好官员,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正是因为有了这你这样的人在,大明才能蒸蒸日上,事情才有人去做。
你这样的人,咱必须给奖励。”
“陛下,臣不过是做了臣的分内之事罢了。
当不得陛下如此的夸赞。
更不敢受赏。”
“你这可不是尽了自己的份内之事,和那些偷奸耍滑,不愿做事,尸位素餐,应付了事的人比起来,你这种行为,是何其的难能可贵?
咱为什么实行考成法?
就是为了让张世玉这等尸位素餐,大逆不道之人暴露出来。
同时,也是为了让丁卿这样的人,不被此等垃圾所遮蔽。
丁卿这次事情,做得如此之好,不奖赏怎么能成?
不仅考成后的绩效,按照该有的标准去发。
咱这里,还有额外的奖励。
依照丁卿之能,小小的九品翰林院待诏有些小了。
不符合丁卿所做出来的努力,以及丁卿的才华。
即日起,丁卿便升官吧。
升为七品翰林院编修。”
这话一出口,丁亮满心激动。
在场的众人无不艳羡。
翰林院和别的地方不同,洪武朝时,别的部门更新换代很快。
很多官员升迁也很快。
但翰林院是个例外。
因为很清贵,一般都是负责一些文书之类的活。
很少涉及具体的政务。
相对而言,被撸官,被砍头的人非常的少。
丁亮为翰林院待诏,为九品。在翰林院当中,除了从九品的孔目之外,再没有比这个低的了。
和七品翰林院编修之间,隔着从八品,八品,以及从七品。
等于说是连升四级。
这升迁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按照正常的升迁速度来看,至少需要十年,才完成这么一个跨度。
甚至于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这个路程。
可结果现在皇帝开了口,直就让丁亮完成了,这个特别大的跨越。
这些人很多都分外羡慕。
这等好事要是落在自己头上,那该有多好?
想想就让人激动的睡不着。
但是丁亮能被皇帝,给如此升迁。
他们很多人羡慕归羡慕,但也是服气的。
这丁亮干起活来,确实非常的可以。
考证法实行以来,丁亮是真没闲着。
以前的时候干活就很拼,考成法实行之后,就越发的拼了。
以往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丁亮傻,也觉得有这样的人在,当真是一件大好事。
有他在,很多人都能变得比较轻松。
可是现在,他们很多人的想法,都变得不同了
早知道皇帝,会在临近年关之时,来到这边亲自当众来看考成表。
且皇帝还如此这般舍得下本钱。
居然一下子给这么多。
那他们就算是累死,也必须好好表现。
辛苦大半年,省去了十几年之功。
这事儿如此之划算,又有几人不羡慕?
但可惜,这个时候羡慕也羡慕不来。
不过却也有人暗中做好了准备。
今年虽然已经晚了,没了头筹。
但是依靠皇帝的性格,以及这考成法继续施行。
等到明年,考乘法肯定还会继续。
只要好好做,到了来年未必就不能被皇帝,把自己的努力看在眼中。
而后给出一些奖赏。
有的人,则无比懊恼。
早该想到的啊!
依照而当今皇帝的性格,弄个考成法出来。
在第一年里,肯定会狠抓。
若是抓到机会,很有可能会被皇帝立个典型。
这就像是千金买马骨一样
太失策了!
原本只以为这丁亮傻,现在看来,这家伙才不傻。
再没有比这家伙更聪明的了。
朱元璋将众人反映收入眼中,暗自点头。
对众人的这个反应,他还是很满意的。
这正是他所想要的结果。
考成法如今不过是刚刚推行,今后的路还远着呢。
那么在考乘法推行的第一年,他这里有必要,做出一些事情来。
不仅和绩效挂钩,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拔出一些典型,立一些榜样来。
让众人都看看,好好干活是有前途的。
忠心任事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只要好好干,那不仅仅是俸禄可以多领。
今后升迁之时,也同样优先考虑。
今后大明不仅仅需要熬资历,同时更要让政绩,让能力来说话。
谁能干出成就,谁能做事,那么朝廷这边就奖励谁。
谁要是不好好干,不仅仅俸禄领的少,还会有惩罚。
有奖有惩,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官,明确的给说出来。
那么必然会激励一部分人,好好的去做事。
保证上升渠道的畅通,以及正常健康的运转。
那自然而然会有许多人愿意如此做。
喜欢溜须拍马的人有,喜欢钻营的人也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忠心任事,勤勤恳恳做事的人。
这样的人,应该提倡,应该鼓励。
对于那些溜须拍马,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需要惩戒。
如此,才能让官府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更好的革除元朝留下来的弊病。
让新生的大明,拥有一个配得上它的,效率高的官府机构。
“陛下,臣不过做了一些分内之事。
就能得到陛下如此恩典。
臣受之有愧。”
丁亮拜伏于地,极为激动。
当即就决定了,今后要更加用心做事儿。
要对得起陛下,对自己的这么大的恩遇。
朱元璋亲手将他给扶起来了,
并让他站到自己的身边,以示恩宠。
这样的一幕,看的翰林院当中的很多人,眼珠子都红了。
恨不得把丁亮给挤走,让自己站在这里。
这等事要是落到自己头上,那该有多好啊?
丁亮这家伙,这次抓到机会一飞冲天了。
翰林院里,还从来没有人,有这等待遇。
很多人都下定了决心,接下来一定要好好干活。
而接下来,翰林院这边的事儿也特别的多。
皇帝将要编撰字典,以及洪武大典的消息已经是传开了。
接下来,有他们表现的时候。
“回来了,回来了,找到了!张修撰回来了!”
就在此时,外面有显得欣喜,又激动的声音响起。
却是张世玉回来了。
听到这样的动静,很多人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来了,就连宋濂,都同样是精神大振。
对于张世玉,他同样早就看不惯了。
想要将之给赶走。
这一次,这家伙撞到了陛下手里,这下子有他好看的了。
话说,为什么张世玉此人办事不行,分配的任务经常都做不了。
而宋濂,还要让人正常的给他分配任务呢?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借助考成法,在今后,将其给赶走。
让其受到惩罚。
如今,陛下居然提前来到了这里,亲自过问考成法。
看到了张世玉干出来的这些事儿,且张世玉临近年关还敢肆意妄为,不来翰林院做事,被皇帝抓个正着。
正好是遂了他的心愿。
有些事儿他不好做,但是上位来做就不同了。
朱元璋的一张脸,顿时就沉了下来。
再没有了方才面对丁亮时,那满脸是笑的模样。
太子朱标,同样也是满脸严肃。
没有人喜欢张世玉这等人
“臣张世玉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张世玉来到这里后,直接就对着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跪了下来。
话说,按照他们的官职,平日里一般是不需要对朱元璋行此大礼的。
见皇帝不用跪。
但是这一次,事情明显不同。
张世玉已经知道,皇帝来翰林院都干了什么事。
自己的活干的怎么样,他心里面有数。
按照他原本是的打算,要是皇帝不来,他这里考成虽然不过。
但……皇帝不是说了,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才会罢黜。
那他这里,自然而然也没有必要太慌。
等到明年时,好好的干活,完成考成也就是了。
再说,今年完不成考成的,肯定不止他一个。
到时候,各个衙门的考勤表,汇集到一起。
皇帝就算是比较愤怒,对自己等人有些惩罚,但有那么多人在,也不会太严重。
可谁能想到,皇帝不按常理出牌,如此不讲武德。
突然间就一反常态,直奔翰林院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心中肯定慌。
在没有对别的部考成的情况下,先来这里看,那他可就显得比较显眼了。
自己……还当真是时运不济!
也是朱元璋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罪不在自己。
心里面想是这么想,但这个时候,态度一定要放端正了。
他的面色有些发白,说话有些气喘。
这是一路急匆匆前来,给累了了。
“你就是张世玉?”
朱元璋开了口,声音显得很冷。
“回禀陛下,臣是。”
“来!好好看看,你都干的什么事?
考成法是今年五六月份才正式开始实行的,距今也不过一百八十天左右。
而你,却缺勤一百零三天。
你来告诉咱,你是如何做到的?”
“回禀陛下,臣……臣身子骨弱,容易生病。
臣这些请了病假……”
张世玉要努力的为自己辩解一番。
生病,就是最好的一个借口。
“你身子骨弱?咱怎么不知道?
咱听到的,可和你说的不一样。
你请的病假,只有一共十天。
其余的是你自己不来。
你请病假是病了吗?你是去讲学,去下棋去了!
去博你的好名声去了!
这个时候和咱说你身子骨弱,咱可去你娘的吧!”
朱元璋直接骂出声来。
分外不客气的。
对于这样的人,他本身就厌烦了。
如今又是为了抓典型,给众人看。
那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也就更没什么好脸色。
张世玉被朱元璋骂的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也不再分辨。
事已至此,他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分辨的。
虽然这次皇帝提前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和他之前所想,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但他之前既然已经决定这么做了,那就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事已至此,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既这样,那就不说了。
让皇帝自己说吧。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按照皇帝之前公布的标准,自己也不过是俸禄减半而已。
大不了今年的俸禄都不要了,那也无妨。
皇帝并不能真拿自己怎么样。
“你这狗东西,根本不配在翰林院当中任职!
更不配在这里领咱的俸禄!
从今天起,便滚出翰林院,再不许担任官职!
杖三十,全家发配北方为民!”
朱元璋满是厌恶的望着张世玉,说出了对其的惩罚。
张世玉闻言,瞬间懵住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